第89章 汲城(2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4182 字 4個月前

寧城的狀況慘不忍睹。秦軍殺死了城裡幾乎所有的精壯,焚燒了所有防禦措施,運光了府庫中所有的物資,使這座大城完全失去自衛能力。留在城中的老弱婦孺成為待宰的羔羊,隔三岔五就會有不明來曆的人群擁入,把這裡蹂躪一番。秦軍沒有運走各家的存糧,但在這些盜賊的襲擊下,城內各家幾乎已經斷糧。城內大凡還有出路的,都離開城池,移居他鄉,城裡剩下的隻有完全絕望的婦女和兒童。

魏軍到達後,也無法在這裡駐軍:完全得不到任何補給。他們隻得散到鄉邑,強行征發鄉邑的糧草。周圍的鄉邑已經為秦軍所破,早沒有餘裕供給魏軍。於是魏軍也隻有采用最後的手段:搶劫!

已成驚弓之鳥的河內人再遭劫掠,紛紛外逃。而新垣衍也無法在那些殘破的地區久做停留,不等聯軍跟上,就率軍沿著秦軍進軍的道路一路趕來。目的倒不是與秦軍作戰,純粹就是尋找糧草。

但沿途城池均破壞嚴重。秦軍將其殘破後,盜賊再反複劫掠。那些曾經主動開城的城池,由於損失較小,一般的小股盜賊無法攻破,成為周圍鄉邑的寄身之所。但那些城邑雖然還算完整,但也被征收過重稅,並不寬裕,要想入城,必須攜帶足夠的糧草,還不收留老弱婦孺,現在反而變得更加堅固。魏軍想要從這些地方征集些補給,竟被嚴辭拒絕!氣得魏軍就要攻城。但新垣衍不願意把事情做絕,誰能知道那些丟失了城池的魏國官員會不會就藏身於此!那些官員多是魏室貴胄,如果他們說上幾句壞話,自己這個外來人可就站不住腳了!

在後勤供應的壓力下,魏軍一路向東向北,迅速逼近汲城。汲城外的難民繼續紛紛向東北移動,擁向朝歌。

在了解了魏軍的動向後,尉摎撤去了對中牟長達十餘天的圍困,繼續揮師北上,讓南郡和南陽兩軍包圍新中,自己率領關中軍依托蕩水和羑水,構建起防禦陣地。

羑裡是商族語,意思是監獄。蕩水和羑水之間,四麵環水,中間一片大空地,是天然的監獄。據說周文王在被紂王囚禁時,就被拘押在這裡。羑裡也就成了這片區域的地名,連帶著它北邊的河流也被稱為羑水。

兩年前晉鄙率領魏軍救援邯鄲時,大軍也屯紮在這附近。魏軍留下的營柵,稍加整飭,也還能用。這大大減輕了秦軍構築營壘的工程量。蕩陰、羑裡現在人口繁庶,秦軍在這裡很容易征集到人力施工。

秦軍的到來引起一陣惶恐。那些從茅、寧等城逃出來的邑民,也有少部分逃到這裡。秦軍在那裡大肆燒殺,令人談虎色變。但秦軍進入朝歌後良好的表現也傳過來,又令本地的邑民對秦軍改觀不少。到底朝歌離蕩陰和羑裡更近,邑民們本著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的理念,當秦軍到達時,大著膽子留下來:畢竟,背井離鄉也不是什麼好的選擇。——這讓秦軍在防禦這一地段時,擁有了豐富的資源。

尉摎將主陣地設在羑水以北,在蕩水以南(蕩陰)原魏軍大營中留下五千人的前衛部隊,蕩、羑兩河之間羑裡也留下一支五千人的部隊接應。

蕩陰距離朝歌並不遙遠,隻有四五十裡,朝歌的動向秦軍可以時時掌握。但一直到秦軍把陣地完全構築完成,朝歌也沒有軍隊進入。這下把尉摎鬨蒙了。過河後進展那麼猛,怎麼到跟前了反而停了呢?他不停地派出明探暗哨,嚴密監視敵軍動向,惟恐對方有什麼陰謀。

其實新垣衍什麼陰謀也沒有。他前幾天快速進軍,僅僅是因為經過的區域幾乎全部殘破,他無法找到足夠的補給;而現在,他進入了汲城。汲城沒有被破壞,秦軍也沒有長期駐留,有一些錢糧,可以供給魏軍。

而另一方麵,汲城雖小,卻與魏有重大意義:這裡是魏宗室的陵墓所在,相當多的魏國宗親死後安葬在這裡。

共城和汲城之間的大片山地,分布著許多魏國貴族的大墓,明白無誤地說明這裡是魏國宗親的公共墓地所在。曆史上還從這裡的基地中發掘出著名的《竹書紀年》,以魏國的視角,記載了中國數千年的曆史。汲城距大梁不下二百裡,魏國為何將墓地選在這麼遠的地方還是個謎,但汲城作為魏王陵墓所在是沒有疑問的。所以,雖然相比於朝歌、寧新中,汲城算不上大,但重要性猶有過之。新垣衍將大軍控製在汲城,而不急於進軍朝歌,也隱含著戍衛魏王陵的意思。

另一方麵,韓國和楚國的軍隊也都取道滎口過河,他們也都要從寧、茅等地北上。那些地方被秦軍燒殺一空,作為東道主,魏國不能聽之任之,必須要在可能的範圍內儘一點東道之誼,拿出點糧食接濟一下聯軍,讓他們不要再繼續禍害當地。新垣衍還有另一層想法:把更大、更富庶的朝歌讓給韓、楚軍進駐,把他們頂在與秦軍對抗的前線;同時保住魏國的祖陵。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