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兩名公乘也道:“臣等皆願往擊少上!”
蒙驁道:“往擊少上,是吾根本。吾將自攻之。少則三五日,多則十日,吾必歸也。”
三人就在山上,重新劃分了部隊,分配了各自的任務。待長平關的趙軍退去,秦軍躡出十裡收兵。就在平地上吃了乾糧,並不休息,而是趁著夜色,一名公乘領四五千人返回濩澤,其餘人皆返回端氏。隨蒙驁前來的高都殘部五百人歸入蒙驁的親營,一起返回端氏。但在此地留下一個營,監視東麵長平關和北麵長子的趙軍。由於端氏有邑裡,有醫者,負傷和生病的士卒大都回到端氏治療。
進入端氏後,蒙驁立即投入對少水上遊幾處城邑的偵察中。
少水在端氏折向東行,在端氏上遊,少水自北向南流,衝刷出一條百餘裡的穀道,兩側山坡上,很有些可耕地,那些麵積較大的耕地上,自然形成了大小不等的聚落。這裡的邑民,隻靠耕地無法生存,一般都要兼營放牧或打獵。長期山地生活,養成了他們自由不羈和慓悍勇猛的性格。這裡,隻要有個百十來戶的聚落,就會依山建立起城池,以為自保,並頑強抵抗著來自上黨方麵的強力壓迫。由於這裡經濟條件並不優異,上黨方麵一般也不會過於壓迫,隻要他們表麵上臣服,上貢納獻即可,通常並不派官管理。蒙驁這次就是決心強力征服這一帶不服王化的邑民。
距離端氏最近的城池,直線距離不過二十餘裡,但由於山道曲折,實際要走三十多裡。目前是夏天,他們放的羊,在端氏就能望見。
蒙驁隻進行了兩天準備,就點齊一千人,加上自己的親營一千人,共計兩千士卒,往北出發,去攻擊這座城池。
這座城池不過百來戶人家。見大軍來襲,驚恐萬狀,紛紛扶老攜幼,逃往山上。按過去的經驗,如此龐大的軍隊,由於給養不足,在這裡無法長期駐紮,通常過幾天就會自行撤退。但這一次情況明顯不同。蒙驁在這裡留下一百人,帶著部隊繼續往山裡前進。與此同時,端氏的秦軍則動員了與這處城邑有親緣關係的端氏邑民,上山勸說邑民下山歸家;對他們說,隻要他們服從,這些軍隊隻會保護他們,而絕不會加害。
一方麵是有親屬的勸說,另一方麵,住在山上也實在不方便,這些邑民將信將疑地陸續返回城邑。駐紮於城內的秦軍果然向他們宣布,隻要他們遵守秦律,他們就能得到保護。
於是按照秦律,每名士兵按爵位認領了一兩戶邑民作為自己的臣仆,為首的大夫甚至認領了五戶,這些民戶的安全,就由他們的主人負責,而臣仆則要供應主人每天的飲食。
秦軍每天出操、值勤、巡邏、放哨,多數時間不在家裡,隻有一日兩餐回家吃飯。不幾天,邑民們也就習慣了他們的存在,縱然有些心疼糧食,但能買來安心;更何況,這些士兵不出勤了,還會幫他們做農活,整理羊圈,擔水……是個好勞力!
采用類似的策略,蒙驁隻用了幾天時間,就收服了山穀五十裡範圍內的幾個小城邑。在他的前麵,是一個有著三百戶人家的城邑。而蒙驁的士兵都被安排到各城邑中,除了親營一千人未動,士卒隻剩下三百人。
沒有安排進城邑的士卒,被蒙驁嚴令隻能吃餱糧,露宿,不得進入城邑騷擾邑民。當蒙驁大軍來到這座相對較大的城池時,也按往常一樣在城外露宿。
大城就是大城。他們見蒙驁率軍到達,不像那些小城那樣逃進山裡,而是關閉的城門,上城準備抵抗。同時,派出有頭臉的說客,前往蒙驁營中,希望說服蒙驁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