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劫後邯鄲(2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4042 字 7個月前

子楚逃離邯鄲後,趙國每月的供給也停了下來。人質逃亡是兩國外交關係中重大的事件,全家上下都做好了被集體斬首的準備。戰事就在邯鄲城外展開,城門緊閉,城內闔門閉戶,躲無處躲,逃無處逃。為了運作子楚的出逃,呂不韋再次花了數百金,打通各個關節,這造成流動資金嚴重緊張,影響了商業的運轉。秦軍撤離後,呂不韋果斷將自己的生意從邯鄲主動悄悄移到周圍的城邑中,甚至轉移到其他諸侯國,除了開始幾天運進城幾車糧食,以補充秦公子府的庫存,幾乎完全停止了在邯鄲城內的商業活動。

子楚出逃的事件運作得十分機密,加上戰事緊急,也無人關注這方麵的事。直到秦軍撤離邯鄲後一個多月,趙國上下都沒有發現子楚已經逃離了邯鄲。

一個月的時間,足以完成很多工作。呂不韋與隨從的秦人進行了分工,呂不韋仍居府外自己的住宅,儐相則率領留下來的十名隨從守護公子府。呂不韋將趙姬和趙正母子接出府來,安排在自己家裡,對外宣稱是自己的外室和庶子。

少不更事的趙正虛歲雖然三歲了,但按現代的算法,隻有兩周歲,還不會說話,但也能呀呀地管呂不韋叫“爸爸”。其實,當時中原人並不稱父親為“爸爸”,但東夷人是這麼叫的。呂不韋遊曆四方,知道在齊國和故吳國,受夷人的影響,有些地方的孩子會管父親叫“爸爸”,管母親叫“媽媽”。當他聽到趙正叫出“爸爸”這兩個音時,臉上露出慈愛的微笑。

該來的終究會來。大約在五月,當秦軍終於徹底退出漳水一線,返回陶郡後,趙王廷終於想起邯鄲城內還住著秦國的人質,公子子楚。於是派出行人來訪子楚。但卻被告知,由於趙國長期未提供薪糧,公子與其妻子已經返回秦國就食,待趙國恢複供應後,自將返回。“凍餓之餘,思慮不周,不及報王,願以領罪!”

行人回報趙王後,趙王大怒,即令將子楚的隨從鎖拿入獄。呂不韋聞訊後,多方奔走,終於將他們營救出來,關在自家的宅院內,不許出門,待子楚返回後,才能釋放。

不久又得到消息,子楚已經代替其父太子,參與秦國的最高議事。消息傳到邯鄲,趙王廷亦驚亦懼,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家人。客居邯鄲的信陵君建議平原君,把怒火撒在一群隨從身上,有違君子風範,最好是明正其罪,公開出兵討伐秦國!信陵君的建議倒是夠君子,但卻不切實際:趙國如果有討伐秦國的能力,也不致於落到今天這步田地。而平陽君則悄悄建議說,最好與公子府的人搞好關係,萬一戰事不利,也能有個緩和的餘地;而且觀子楚的態勢,就是未來的秦王,徹底得罪秦王,未來有的虧吃。

在這種患得患失的情緒下,趙國君臣也隻能把子楚的宅院看守起來,避免外人進出。由於還有傷腦筋的事,這事就不了了之了,隻有看守的士兵還照舊守在宅院外。

把這樣一件大事交給衣食不全的士兵,結果可想而知,不出一個月,這些看守就全都被滲透得跟篩子一樣,隻要幾鬥米,那群看守幾乎可以為府裡的人辦一切事,甚至還可以為他們夜間出行提供方便。——這可是連邯鄲城內的國人也享受不到的待遇。

在外麵的呂不韋自然也沒有閒著。他上下奔走,把那些對秦友好的力量又重新聯絡起來,雖然一時還翻不起大浪,畢竟雙方還在上黨對峙著,但府裡的供應已經不會斷絕,各諸侯的動態也漸漸了解。

儘管如此,趙姬還是脫下了釵裙,換上粗布衣裳,像一名落魄的商人娘子一樣,住在呂不韋的家中。幾乎沒有人注意到這個女人,也沒有人會把她和那位曾經轟動全城的女人聯係在一起。

轉眼進入八月,邯鄲城外和全國各地一樣,開始進入秋收季節。呂不韋暗地裡指揮著他潛伏在各地的小商小販,到各地收購糧食,囤積在距離邯鄲不遠的衛國境內。他也曾想派人前往秦國麵見子楚,但一來沒有合適的人選:自己身邊的商人無力承擔這一任務,而公子府裡的人動靜又太大,不方便行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