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也沒有隱瞞,介紹了自己買通趙國軍吏,將子楚送出邯鄲的經過,隻不過隱去其人。曾季也告訴仲嶽,自己奉秦王之命,來邯鄲與呂不韋相見,為秦趙媾和,準備條件。兩人都清楚,在這個層次上,沒必要對某些事情遮遮掩掩,坦誠相待,反而容易相互借力。信陵君希望秦國放下對趙國的攻勢,轉而進攻魏國,為信陵君回國創造條件;而在邯鄲,秦想要與趙媾和,也符合趙王和信陵君的利益,隻要創造出一種態勢,一定可以得到他們的配合。這是一種三贏的局麵。那怕今後,信陵君可能成為秦國的勁敵,讓他歸魏,無異於放虎歸山,但目前也應該與之合作,其他的,等成為了對手再說。畢竟,要想攻略韓魏,信陵君是不可能繞過去的一道坎,早晚會碰上。隻是己方對其他兩方如何加以利用的問題。
仲嶽先生對曾、呂二人的態度十分讚賞,道:“智者所謀,蓋同耳。今天下大勢,諸侯並起;趙與秦爭,利在諸侯,禍在兩國。必以和,乃得其勢。先生儘力於鄉野,公子薄言於朝堂。平陽君素與秦善,平原君,無智之人,但知其勢耳。若秦示天下之形勢,平原君必從也。”
曾季道:“先生所言,必有其道?”
仲嶽先生道:“待秋糧歸倉,趙必出上黨,取河東。魏得河內,韓得汾上,而留安邑與秦,趙無所得也。河內初附,其勢不可守,魏將不勞而獲之。惟河東汾上,山川相阻,取之非易。廉頗以軍二十萬,與韓並力攻之。若攻之不利,趙心動搖,則大勢必成!”
呂不韋道:“微庶於坊間得聞,趙與秦河東守有約,但取汾上,不顧安邑,惟願秦不戰而棄汾上可也!”
仲嶽先生沉思片刻道:“但取汾上與韓,不攻安邑,蓋以為趙國地步,此趙之謀也。以之惑秦,容或有之!不戰而取汾上,趙之利也。”
呂不韋尖銳地問道:“以先生之意,汾上當守與否?”
仲嶽先生略一沉思,道:“若欲示天下形勢,汾上當守,以傷趙力。趙力屈,然後和議可成!”
呂不韋問道:“先生其知何時進兵,何時當戰?”
仲嶽先生道:“是亦在未定。然公子必早探知,而告二兄!”
呂不韋道:“微庶必早持節,往見公子!”
三人直議到東方既白,各自歸房休息。不久,城門上響起了鼓聲。
呂不韋與曾季婉拒了毛公留他們吃早餐的建議,推說城內生意不可稍懈。還提醒薛公,午後,糧鋪的掌櫃當與薛公會。薛公心領神會,連連拱手。
兩人從毛公宅出來,有意繞道東門,曾季先前往與秦國的暗線相會,呂不韋先行入城。當天,兩人與仲嶽先生相會的消息就由一名商人攜帶著,乘船前往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