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秦魏聯手(1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4137 字 4個月前

一年多來,呂不韋一直關注著與信陵君相關的事態,但卻沒有聽到什麼動靜,隻知道年初魏王曾派人將信陵君在信陵的供奉送到邯鄲,表示他依然承認信陵君的封君地位。信陵是一個大邑,信陵君的封戶達十萬戶以上,按每戶標準租稅十五石來算,一年收租可達一百五十萬石。相比之下,他一年從魏王那裡獲得的薪水稻米五萬石,以及一些布匹、筆墨之類的就算不得什麼了。

一百五十萬石糧食對邯鄲可不是一個小數字。邯鄲城外打了一年仗,土地荒蕪了一年。去年秦軍雖然被擊退,但邯鄲近郊錯過了春耕最佳時機,除了少數貴族豪門,普通農戶種下的糧食收成極差。在官員們的建議下,趙王免除了邯鄲當年的租稅。邯鄲是趙國最為核心的區域,也是趙國的農業主產區。免除邯鄲的稅收,對趙國經濟影響很大,趙國不得不用為諸侯打仗,來換取諸侯的經濟支持。信陵君這一百多萬石糧食解了趙國的燃眉之急,也促成平原君對信陵君放鬆了看管。呂不韋記得,當魏王押送信陵君供奉的船隻從黃河折入滏水,停靠到邯鄲城外時,不僅僅是趙國官員,就連百姓眼中都閃爍著光,仿佛有了希望。

但從那以後,魏公子信陵君就再沒有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也沒有再聽說有哪些人改投了信陵君門下,隻有信陵君留在大梁的門客一批批前來,聽說其中包括了梁尉公子。

大梁尉是大梁的城防司令,兼管駐守大梁周圍的武卒,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自從魏國遷都大梁後,一百多年來這個職位都是由一家魏室宗親世襲,這家人也就被稱為大梁尉。但末代大梁尉正趕上魏國取消了武卒製度,改行民兵,加強對農民的訓練,戰時由各鄉邑直接組織本地鄉民作戰。武卒被派往各鄉邑,督導鄉民訓練,不再有成建製的武卒了。末代大梁尉去世後,魏王沒有再任命新的大梁尉,梁尉公子就一直時梁尉公子,無法轉正。

不僅是梁尉公子,諸魏公子中,也有不少是靠武卒吃飯的。他們的子弟成年後,往往進入武卒,遠親從卒伯開始做起,高的可以當到營司;近親則可以世襲軍官,直接擔任營司乃至校率;更親近的則有機會擔任偏裨甚至將軍。這些人和大梁尉一樣,失去了職業,必須要自謀出路。而在魏國的官僚體製下,他們最容易想到的出路就是投靠信陵君。

魏國作為諸侯中最先進行變法的國家,對世襲製的保留最多,頂多隻能算是將世襲製打了個缺口。大體上來說,除非魏王有特彆指令,其他職位基本按慣例世襲,包括各縣的令尉和中央職能部門的各級官員。魏王和信陵君都知道這種世襲製弊病很多,兩人合作從軍製改革入手,試圖打破這一陳規陋習。但他們不敢直接取消這一製度,也不能罷免世襲的軍官,隻能采用把武卒調開,軍官職位空懸的辦法,逐步消除。按他們的想法,不用打仗,不用應卯,每人仍然按例領薪水,大家總不會有意見;等這批老人都去世了,再把這批職位取消,也就在無形中消除了世襲。

然而人對自己的利益總是很敏感的。光領薪水不乾活的人中,標杆就是大梁尉。而且他由於身體不好,在華陽之戰後不久,大梁尉就去世了。魏王沒有任命新的大梁尉,梁尉公子沒有承襲職務,引起了眾人的警覺,大家開始為自己弟子的出路想辦法。後來看到梁尉公子被信陵君請到門下,發現投靠信陵君也是一個出路,有能力沒能力的,也都轉投向了目前在邯鄲居住的信陵君。

信陵君是魏公子,門客算是信陵君自己的聘用的人員,不像魏王庭有編製。理論上,隻要信陵君出得起錢,他想聘多少就可以聘多少。到了邯鄲後,信陵君的開銷其實少了,吃的住的都由平原君管,而他還多出了鄗城這個封地的租稅,收入還增加了,除了無權無勢外,倒也可以多養幾個門客。而那些來投靠的人,其實也是家族中準備著往武卒中發展的人,在軍事能力上是有些儲備的。信陵君也就都收在城中,並向平原君推薦,往趙軍中發展。那些沒有被趙軍任用的,就暫時按門客的待遇養著。

所有這些魏國的內幕,仲嶽先生都毫不保留地介紹給曾季和呂不韋;兩人認真地聽著,盤算著仲嶽先生向自己介紹這些情況,究竟想達到什麼目的。果然,仲嶽先生說明了自己的意圖:“公子客居邯鄲,於市井、草莽皆無所予,而門客日盛,終日無事,恐為後患。二兄賢士,大隱於野,其可分公子之客於其野乎?”

這下,兩人終於明白了仲嶽先生的意圖。信陵君在大梁時,大梁朝野上下幾乎全被信陵君滲透,好多魏王通過正規渠道辦不成的事,信陵君能夠用非正規渠道辦成,比如捉拿罪犯。但相比大梁,信陵君對邯鄲的滲透程度要輕得多。現在,信陵君打算把自己的勢力充分滲透進邯鄲,而滲透市井階層的任務,相要借助呂不韋和曾季的力量。

這項工作可能在信陵君剛進邯鄲時就開始著手了,畢竟找到毛公和薛公就是在信陵君剛入邯鄲後不久。顯然,信陵君對僅依靠毛公和薛公的路線並不滿意,他想多層次、多渠道地溶入邯鄲,滲透到邯鄲的一切層麵,就如同在大梁一樣。

想到這兒,呂不韋不禁對信陵君平添了幾分尊敬,他甚至躍躍欲試地想自己也在邯鄲布置一個關係網。他對仲嶽先生道:“先生有命,小子不敢辭。然其事重大,非小子所能獨為也。敢問其道?”

仲嶽先生道:“二兄得暇,可訪信陵君。公子自有所托!”

呂不韋道:“先生所教,君上為趙人所困,小子往拜,得勿賁事?”

仲嶽先生道:“勿慮也。二兄但往,信陵君必有其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