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楚軍歸國(2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3825 字 6個月前

兩人商議了很久,在雙方使者的協調下,終於達成協議,允許楚軍沿黃河岸邊行軍,橫穿南陽,到滎陽渡口過河。沿途不進入城池,但由魏國提供糧草接濟。

芒申目前隻剩下不足八千人,分成三隊,前中部各三千人,後部為垣城出來的二千人。三部相隔一天,依次前進。自己和芒未留在在軹城等待垣城出來的部隊。兩國使者全程隨前軍前進,以便協調各地的補給,動員船隻。

從軹城到垣城和到滎陽渡口大約都是二百裡左右。從垣城來的士兵要連續行軍四百多裡,才能抵達渡口過河,芒申必須親自率領,以保證他們不會潰散。過河後到陳,還要再走四百多裡。這長達千裡的行軍,沿途經過韓魏的領地,是對楚軍的嚴峻考驗,必須保證對軍隊的嚴密掌握;還要提防沿途的城池有人騷擾、偷襲。畢竟這是個盜賊公行的時代。他再三叮囑各部領軍司馬,一定要督率所部,沿途均不可大意:行軍要先派出巡哨,設營要設好警戒。

拔營的那一天,前軍先起。按南陽尉派來的向導,先向南往孟津方向行軍,在津外設營休息一夜。再依次轉向溫、李、邢丘,從懷城外的渡口上船,從濟水入河到滎陽上岸。

一路上,魏使和楚使均先行入城,聯係好糧草供應,糧草就運到城外營柵內,由楚軍士卒自行搬運。楚軍一路得到充分的糧食供應,一路無事。等過了黃河,城池漸稀,糧草也漸漸供應不上,楚軍的紀律就不那麼好了。到了宿營地,沒有糧食,就四散到附近的邑中搶劫;如果遇到抵抗,還會將整座鄉邑焚毀,人民殺光。芒申想整頓紀律,卻遭到部下的反對,說如果沒有糧食,士兵們怎麼前進。芒申也無計可施,隻得催促部隊加快前進速度,減少對沿途鄉邑的傷害。

楚軍一路燒殺過來,沿途的鄉邑得到消息後,無力抵抗的紛紛逃亡;有城邑的緊閉城門。那些已經不成行列的隊伍自然不可能組織攻城,也沒有攻城的意願,隻在城外肆意妄為,燒殺擄掠。

當楚軍大軍一路攻掠,來到華陽城下。由於華陽城後就是韓國首都鄭城,華陽城四門緊閉,華陽尉嚴禁楚軍從華陽通過。要求楚軍必須繞道而行。無奈之下,芒申隻得避開大道,從尉氏取道安陵退往陳城。尉氏和安陵都是魏國的大城。芒申提前派人聯絡,讓他們供應糧草。兩城也聽說了楚軍的惡名,一麵緊閉城門,加強防禦,一麵在城外預備糧草,總算讓楚軍平安通過。

過了安陵,就進入了楚國國境。芒申就在邊境上解散了楚軍,令其各自歸家。那些老實巴交的跟著各自的縣公回去了,刁猾的則三五成群,結成盜賊,要發一筆小財才好回去。芒申明知如此,但也無可奈何。

解散了軍隊後,芒申和芒未身邊就隻剩下十幾名家臣,幾乎沒有力量對抗那些有心搶劫的散兵遊勇。他們掉頭,以旅人的身份回到安陵城,在城內逆旅中住了十數日;待楚軍過儘,再花錢買舟,沿洧水進入穎水,返回陳城。楚軍士兵並不因為進入陳境而稍有收斂,隻要能搶的,無一不搶。芒申於舟中,見兩岸有不少聚落飄著白幡,甚至可以看到殘破的茅草屋。

船到章華台附近的渡口,芒申等人棄舟登岸。重新回到繁華的楚都,讓芒申有一種再世為人的感慨。芒申隻派一名家臣前往章華台,通報自己已經返回,待罪家中。帶著其他人直接回了家。先行押送家眷和財物回家的家臣比較機靈,沒有以楚軍的身份上路,而是裝扮成商旅,從孟津取道洛陽回來,沿途都走大道,雖然也吃了些苦頭,但所幸一路平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