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的武器是刀劍,朝堂上武器是嘴。
吳三桂以為其他人也會進行彈劾,已經做好了舌戰群儒的準備。
沒想到的是...彈劾他的隻有這幾位。
其他人站在原地,目光平靜,看不出任何情緒。
就連高高在座的皇帝,也是一臉平淡沒有悲喜。
他頓感不妙。
從走進皇極殿的那一刻起,他的目光始終四處遊走。
朝中的情況已經被他在京中的細作傳遞了出去,所以對朝堂上這些麵孔沒有意外。
李邦華,方嶽貢,範景文...
內閣的人齊了!剩下的人分彆來自都察院,兵部,吏部,兵科給事中和五軍都督府。
這些人聚在一起,明顯是找茬的。
誰讓他們找茬的?
除了高高在座的皇帝,還能有誰?
可既然找茬,為何不見其他人有所行動?
吳三桂的腦子頓時有些不夠用了,但他還是按照謀士方光琛提前告訴的對策進行反駁。
“陛下,臣有罪,臣也認罪!”
在場的人無不驚訝,以為吳三桂放棄了抵抗。
就在眾人以為他認罪伏法的時候,卻聽吳三桂繼續說道:“但臣嘴裡的罪與施大人口中的罪不同,臣請陛下聽臣解釋。”
崇禎一臉平靜的點頭:“朕在聽。”
吳三桂心中一喜,跪在地上緩緩說道:“自從收到朝廷的聖旨後,臣本想立刻組織兵馬千裡勤王。”
“但建奴在側虎視眈眈,一旦臣領精銳進關,剩下的寧遠守軍根本擋不住建奴,假如此時建奴進犯,寧遠百姓將遭受滅頂之災!”
忠於朝廷?
崇禎眯著眼,對吳三桂又有了新的認知:此人身後的謀士絕非等閒之輩。
吳三桂繼續說:“雖然關寧軍驍勇善戰忠於朝廷,但寧遠百姓都是他們的摯友親朋,如果置百姓於不顧,就算臣帶兵勤王,關寧軍也無心戀戰一觸即潰。”
“所以臣才儘遷寧遠百姓進關!望陛下見諒!”
說完這些,吳三桂偷眼觀察四周。
內閣的幾個老狐狸還是老樣子,板著臉沒有態度,氣的吳三桂心裡直罵街:“王八蛋,一幫老狐狸,呸!”
五軍都督府的幾位都督都是軍人出身,看表情似乎是讚同他的說法。
其他的人態度吳三桂根本不在乎。
他在乎的是皇帝。
這大明朝是皇上說了算,其他人隻能發表意見。
隻要皇帝說他沒罪,那麼他就沒罪。
迫於台階太高,他又匍匐在地,根本看不到崇禎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