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急的他抓耳撓腮,非常難受。
崇禎坐在龍椅上,穩如泰山。
吳三桂該死嗎?
該死!
現在能殺他嗎?
不能,否則後果會很嚴重。
要知道,吳三桂本人雖然在京師,但他的主力步兵卻在山海關駐守。
崇禎二年,袁崇煥擅殺毛文龍,雖然當時沒出現兵變,但幾年後毛文龍手下的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紛紛叛變投降了建奴。
究其原因,是袁崇煥擅殺毛文龍讓他們這些老部下不滿,契機出現後發生兵變。
同理。
崇禎二年逮捕袁崇煥後,祖大壽揚長而去。他公開帶著一萬五千多人的部隊撤回遼東,拒不執行崇禎皇帝的命令,還“毀山海關出,遠近大震。”
雖然孫承宗最後派人將其召回,但從那之後祖大壽從不輕易離開軍營,生怕被東廠番子暗中抓捕。
根據這些人的反應,尤其是祖大壽的表現,已然能猜出抓捕吳三桂後關寧軍的反應。
山海關是京師東麵唯一的屏障,一旦失守北方遲早淪陷。
聽到吳三桂的辯解後,左都禦史施邦耀反問:“請問平西伯,你於三月十六日抵達山海關,進關之後隻需派步兵死守關隘,其餘騎兵可儘發京師,解京師之圍。而且據我所知,此次勤王之兵都是騎兵,六天的路,為何用了十三天?”
吳三桂頓時淚如雨下:“禦史大人有所不知!不是我來的晚,是糧草跟不上!”
他指著五軍都督府的幾位都督說道:“幾位都督都是行伍之人,應該知道在沒有後勤的情況下,騎兵最多攜帶六天口糧(人吃米馬吃豆)。”
幾位都督同時點頭。
這是常識問題,沒有假。
見幾位都督點頭,吳三桂頓時來了精神,他跪在地上挺直了上半身:“此次進京勤王按照計劃需攜帶六天的口糧,但是關寧軍仰仗火器,戰馬運力有限,為了運輸火器不得不放棄大部分糧草。”
“行至半路糧草耗儘,不得不原地修整籌備糧草。朝廷欠餉嚴重,買糧草的錢都是臨時拚湊的。而且關寧軍是朝廷的軍隊,是官軍!不能想流賊一樣燒殺搶掠,所以籌備糧草的時間比較慢。”
“迫於當時的形式,我和總督王永吉大人商議後決定,先把糧草集中給他,由他帶領六千騎兵先一步趕往京師,等籌備足夠的糧草後,我帶著剩下的人立刻出發。”
“緊趕慢趕,終於在今晨抵達京師!”
“可無論什麼原因,臣還是勤王來遲,請陛下降罪!”
吳三桂解釋過後,朝堂上恢複安靜。
文臣武將互相對視之後,一時間沒了主意。
左都禦史施邦耀還想說些什麼,但仔細琢磨吳三桂的話後才發現,這些話在明麵上貌似無懈可擊。
山海關距離京師不到七百裡,關寧軍每個騎兵隻有一匹戰馬,如果想保持戰馬的戰鬥力,每日行軍也就一百多裡。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果攜帶的糧草不夠,隻能就近籌糧。
籌糧辦法有兩種:買,搶!
朝廷欠餉,他沒錢買!吳三桂是官軍,也不想搶糧。
這兩個理由都說的過去,也站得住腳。
崇禎淡淡一笑:“平西伯,既然你已經認罪,那就按照規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