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充分體現了重要的會議人不多,人多的會議不重要。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崇禎隻做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處理南京送來的無數題本。
這些題本大多都是彈劾李邦華的,指責他獨斷專行,草菅人命,大不敬,貪墨公費等等各種罪行。
少部分題本來自地方官員,大部分題本出自禦史之手。
大明有律,言官不會因言獲罪。.
所以言官便成了南方朝廷官員的槍!
崇禎並沒有不理會,而是認認真真地把所有題本都寫了回信。
意思大概是朕知道了,李邦華身為欽差手握重權,不便輕舉妄動,等他回北京後再說。
同時他將所有彈劾人的名字全都記在一個小本上。
回信是穩定這些人情緒,防止他們繼續使壞作亂。
記名字是為了殺人。
那個小本子上密密麻麻的寫滿了名字,字跡清晰整整齊齊。
把本子上的人都殺了可能有冤枉的,但是隔一個殺一個肯定有漏網之魚。
崇禎做的第二件事是物色提出藩王宗祿改革的人選。
政策雖然製定好了,但是需要有人提出來。
誰提出來比較合適呢?
朝臣都不願意趟這趟渾水。
崇禎也不想讓他們打頭陣。
畢竟這些朝臣都是他好不容易選出來的能臣誌士,一旦政策執行不暢引起反噬,提出來的人會被第一個問罪。
朝臣不能提,武將不能提,勳貴也不能提。
思前想後,崇禎找到了一個合適人選。
十月上旬的一天,崇禎在處理完公務後使勁伸了個懶腰。
等身上的疲憊稍稍散去後,崇禎問王承恩:“趙王和周王來京師避難已有一年了吧?”
王承恩掐指算了算:“回皇爺的話,已經一年多了。”
“他們孤兒寡母的從大名府舟車勞頓來到京師,朕還沒去看望過他們,是不是?”
王承恩點頭:“皇爺確實不曾去看望過。”
“傳旨,後天中午朕親自前往趙王臨時住所看望他們母子二人。讓周王母子,英國公夫婦,以及內閣次輔範尚書夫婦陪同。”
“準備雙份禮物,趙王一份,周王一份。”
崇禎的陪同名單非常講究。
有男有女,有勳貴,有朝臣。
無論結果怎麼樣,現場都不會太尷尬。
王承恩剛要領命離開,崇禎又將他喊了回來:“讓周皇後也一並隨行吧,她久居深宮不曾看到外麵的景象,這次讓她看一看大明京師的變化。”
消息傳出後皇城內外都忙碌起來。..
最忙的當屬錦衣衛和勇衛營,他們提前偵查出行路線,並安排各種明哨暗哨。
兩天時間一晃就過。
當日清晨,周皇後十分罕見的沒有穿白衣,而是穿了一身中宮常服。
明代中宮常服以紅黃為主。
真紅大袖衣,紅羅長裙,紅褚子。
頭戴龍鳳珠翠冠,冠製如特髻,上加龍鳳飾,衣用織金龍鳳文,加繡飾。
崇禎已經看慣了穿白衣的周皇後。
所以當她換完這身衣服出現在他麵前時,崇禎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