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章 欲讓越峰做千夫長(1 / 2)

漠北疆場 越小峰 2186 字 9個月前

王猛他們的談話,蒙恬自然也有在聽,隻是他一直沒有插話而已。聽到越峰這麼厲害,蒙恬就堅定了收下越峰的心思。於是對越峰說到“越兄弟,你看這樣怎麼樣?這次從北邊回來之後你就去我的軍中效力。”

越峰奇怪“蒙將軍怎麼會有這個想法?我能去做什麼呢?”蒙恬“我為什麼有這個想法,相信越兄弟比我了解,至於你能乾什麼?就你這樣的人就是做我的副將都可以了,但是我也沒那麼大的權利!這樣,你來我軍中之後,馬上我就給你另組一個千人隊,從軍中挑選最精銳的將士給你統領怎麼樣?”

越峰被蒙恬的話說的就是一呆,秦軍的編製和升級標準他可是很清楚的“一般說來,步兵的編製分為六級,即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二伍為什,設什長一人;五什為屯,設屯長一人;二屯為百,設百將一人;五百人,設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設二五百主一人。其中,“二五百主”也稱“千人”,已屬中級軍官。騎兵的編製,四騎一組,三組一列,九列一百零八騎為一隊,並配屬戰車六乘。這和《六韜·均兵》篇所說“五騎一長,十騎一吏,百騎一率,二百騎一將”的編製,大致相近,但有所不同。車兵的編製,沒有步兵配合時,每八乘為一偏(即一行),二偏十六乘為一組,四組六十四乘為一隊。這和《六韜·均兵》篇所說“五車一長,十車一吏,五十車一率,百車一將的編製,也是頗為接近的,但有所不同。當有步兵配屬時,則以兵車一乘、甲士三人,步卒八人為一個基層單位,六乘為一組,十八乘加指揮車一乘為一隊。這和春秋時每乘兵車步年多至七十二人的編製大不相同,其原因就在於兵種的發展和車、步的分離。春秋是車戰的鼎盛時代,以車為主,車、步合編,隨著戰爭的需要和兵員的擴充,車屬步卒由十人、三十人……一直增加到七十二人。進入戰國以後,步兵成為獨立的兵種,並取代車兵而居於主導地位,車、步、騎逐漸按兵種分彆編製,因而車屬步兵愈來愈少。

到了秦代,車、步、騎分編已成定製,作戰時的配合是兵種的協同而不是編製的混合。所以,車、步合編的現象已不多見。合編時每乘步卒減少到八人。關於秦代水軍的編製,無文獻可證。從有關情況分析,很可能和步兵相仿,例如《史記·張儀列傳》所載,秦的巴、蜀水軍,用“舫船載卒,一舫載五十人”,每舫即相當於步兵的一個屯。所謂“舫船”,即兩船相並。因為一隻船載二十五人,不是一個編製單位,所以才合並起來載五十人。再如,《華陽國誌·蜀誌》所載,“司馬錯率巴蜀眾十萬,大舶船萬艘,米六百萬斛,浮江伐楚”,每艘即相當於步兵的一個什。所謂”大舶船”,實乃“太白船”的音誤,是一種較小的船,所以每船僅載十人。許多水軍,實際上即經過一定水上訓練的步兵,所以其編製與步兵相似,以適於水、陸兩用作戰。強調“船軍(即水軍)之教,比陵軍(即陸軍)之法,乃可用之”,這說明水軍的編製以及訓練等等,都是和步兵頗為相類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