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櫃的,聽說秉燭人又出新話本了?”
“喲,客官,您得再等上一日。”
“還要再等上一日?”
這問話的人還沒有反應,後麵一個小廝打扮的人先忍不住了。昨天沒能買回去,就被少爺給訓了一頓,今天要再買不回去,便又少不了一頓斥責。
這秉燭人的話本怎麼就這麼難買呢?之前也沒遇到過這種情況啊!
“客官,明天,明天一定能將話本交到各位的手上。”掌櫃的連忙拱手道。
從之前那本《丙夜雜談》,書鋪的掌櫃已經預料到如今的話本應該也會賣的很好。卻沒有想到,賣的太好了一些。這才兩天的時間,就已經被賣光了。
還得趕緊催促一下那些抄書人才行。
而作為話本的作者,安初筠正躺在床上,看著床幔發呆,感覺自己的骨頭都被躺酥了。而劉氏,則是聲情並茂的說著今天洗三兒的“盛況”。
相比於之前在阜安州時,如今的劉氏又進步了不少。不隻是動作神態,就是時不時蹦出的一句成語,都讓人想象不到,這位之前是一個大字不識的鄉間婦人。
當然,如今人家是朝廷親封的恭人。她們也隻有羨慕的份兒。不過,雖然心裡羨慕的夠嗆,但這些大戶人家的夫人都是有備而來,誇人的話,都沒有一句重樣的。
劉氏即使心裡已經樂開了花,但麵上仍舊保持著恰到好處的微笑。這次她不僅對著鏡子練習了良久,還虛心接受其他人的意見。
當然,王茂平覺得自己的意見最為中肯,那就是少說話,可以被動接收八卦,但不要主動參與八卦的探討。這樣的話,就可以減少露餡的幾率。
而劉氏今天的表現也是格外的完美。雖然所有到來的婦人,都是抱著奉承的心態。不管劉氏是一個怎樣的人,事先準備的讚美之詞,都是要誇出口的。
不過,王知府的母親的確是給她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位看起來還真是一個好的婆婆,言語之中,滿是對知府夫人的誇讚。
而且對於各家夫人旁敲側擊添人的試探,對方並沒有接下話頭,也沒有婉辭回絕。隻是說了一句:
“我們家幾代都是莊戶人家,但是也懂得夫妻和睦的道理。他們都是聰慧的人,知道怎麼把日子過好,不需要我去操這份心。”
“我可是到了該享福的年紀!隻求一個家和萬事興!”
對於安初筠原本就羨慕的眾人,如今更是嘴裡泛酸。
這位怎麼如此的有福氣,有個年紀輕輕就是一府長官的丈夫,還有溫和不挑事的婆婆,如今兒女雙全,內宅還沒有鶯鶯燕燕。
誰不想過這樣的人生!
雖然嘴裡泛酸,但還是趕緊問問知府家還有沒有沒定親的公子吧。這樣的人家,可是不好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