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廣寧之戰(1 / 2)

泰昌三年正月二十五日,開原軍繼續西進,渡遼河,三十五萬軍民所向披靡。

二十六日,海州守軍殺主將,獻出城門,向近衛第三軍投降。

二十七日,西平堡被近衛第二軍攻克,主將逃往廣寧。

二十八日,劉招孫接到吳阿衡塘報,吳阿衡已率戰船十二艘,水師兩千人,從朝鮮皮島出發,增援遼南戰場。吳阿衡估計艦隊二月初抵達旅順,配合對遼鎮作戰。

二十八日,近四十萬人馬從海州出發,分兩路向遼西、遼南進攻。

遼南方向由袁崇煥、喬一琦、王二虎擔任主將,他們將率近衛第三軍、第四軍及五萬外番漢民,共計十二萬人馬,由海州、耀州南下,與寬甸方向留守的近衛第五軍同時發起進攻,抄略遼南。

劉招孫給他們下達的作戰命令是:

吸引祖大壽救援,東西兩邊以鉗形攻勢迅速向海邊推進。用最快速度攻占金州、旅順,從而截斷遼南敵軍退路,不使祖家軍乘船出海,逃往山東。

劉招孫特彆提醒袁崇煥,吳阿衡率領水師已經從朝鮮出動,很快便會抵達旅順,與他們彙合,第三、第四軍必須儘快殲滅遼南敵軍,然後乘船渡海,登陸山東威海衛。

袁崇煥此次不僅要攻占遼南,還要指揮遼東水師與兩個近衛軍近萬多人的登陸作戰。

兩個近衛軍在威海衛登陸後,儘快前往文登拯救安遠將軍和近衛第六軍——如果金虞姬還活著的話——除此之外,登州各地親近開原的知縣、知府,當然還有袁可立本人,也需要被儘快保護起來。

康應乾判斷,朝廷很快將會清算山東官員,那些曾經和平遼侯有過利益交換的官員大都會遭到報複,尤其是登萊巡撫袁可立。

袁可立的巡撫肯定是做不成了,搞不好這位兄弟會被直接送進鎮撫司詔獄,遭受酷刑而死。

若是對這些官員不管不問,以後怕是很難有人願意和開原合作。

遼西方向的作戰,則由劉招孫親自指揮。

遼西走廊是這次開原軍的主攻方向,也是雙方的主戰場。

開原軍向遼西投入主力近衛第一、第二軍,建州鑲藍旗、正白旗舊部,以及蒙古兀良哈、朵顏等部、朝鮮義民等,兵力共超過二十五萬人。

攻占西平堡後,開原軍哨馬便頻頻向廣寧方向哨探,廣寧城中也派出夜不收迎戰,雙方在遼西走廊上爆發多次激烈血腥的斥候戰。

隨著開原騎兵營的加入,遼鎮夜不收漸漸不能對抗,被逼向廣寧退走。

西平堡是遼西最重要的墩堡之一,西平堡被攻克,周圍各墩堡遼鎮守軍相繼投降。

劉招孫馬不停蹄,繼續向西繼續向西進攻,很快逼近廣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