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寧七年在京中最為煊赫的岑家,在過去的近三十年中,卻都隻是朝鹿城中的微末浮萍。
隨著太子倒台、岑家被貶,那些經過和結果都早已經在朝鹿城中為人所津津樂道。
三十年前中洲與朔洲在明月關外鏖戰,其中血淚與辛苦自有史書為鑒,不必再言。最後,朔洲重鎮葉密城的城主,帶著全城的將士與百姓歸降中洲,兩國之間的連年征戰才得以結束。
葉密城的城主改中洲姓為岑,受先帝封為襄武將軍,仍駐守葉密城。
畢竟與蠻人打了許久的仗,朝野上下都對襄武將軍仍有微詞。經鸞廷閣共議,先帝命襄武將軍送幼子入宮,由太後親撫養之,與諸位皇子一同在洛邑學宮學習,享中洲之教化。
此番明褒暗貶,其實也就是讓襄武將軍向朝鹿城獻一個質子,牽製著駐守關隘重鎮的朔洲舊部。
岑錚就這樣被送到了朝鹿城。那一年他十歲,已經知道自己是中洲天子治下,四海十五郡中的,一枚微不足道的小小棋子。
也是那一年,他在朝鹿皇宮中認識了裴映慈。
他還在葉密城的時候就聽說過,朝鹿城有個裴相,為兩國交戰之事直言不諱,惹得龍顏震怒。他自己踉蹌入獄,妻女皆沒入宮中為奴為婢。
他們都是這朝鹿城中可以被隨意犧牲的塵埃。
之後的事情,就要等到岑雪鴻出生,新帝登基。
七年前的千秋宴上,岑雪鴻代岑錚呈了一篇萬歲祝詞。她的字,是裴映慈握著她的手一筆一劃教的正楷,與裴相那瘦勁風骨如出一轍。
今上看著她的字跡,感念先師,竟涕零如雨。
那次千秋宴之後,十一歲的岑雪鴻被聖上欽定為太子妃,待成年之後成合巹禮。
襄武將軍被接至朝鹿城中頤養天年,封為襄武侯。
裴相追封太傅,諡文毅。
時人都說,一個太子妃,就令祖上三代都封侯列土。真真是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岑家從一個巨賈手中買回了當年裴相的府邸,裴映慈幼年居住的地方。
萬寧七年的盛夏,岑雪鴻站在襄武侯府中,望著父親和雜役來來往往,按照母親的吩咐移除雜草,在院中栽上一簇一簇的蒼筠竹。
“方才一路行至此院,聽聞府中雜役說裴夫人不喜芬芳馥鬱之花草,唯鐘情於蒼筠竹。裴太傅之女,性行高潔,可見一斑。”
岑雪鴻尋著聲音望去。
一個青色的身影,隱在層層翠竹之間。竹影參差,苔痕濃淡,他站在光影下,朝岑雪鴻行了一禮。
“從經藏書閣司官,沈霑衣。”他說。
“見過沈先生。”岑雪鴻早就聽母親說起過,要請一位沈先生來府中做她的老師。
“裴家祖籍永樂郡,終年雨水綿綿。聽聞永樂人喜蒼筠竹,就是為著雨水打在竹葉上的聲音。我未去過永樂郡,今後若逢朝鹿夜雨,亦可聞之了。”沈霑衣又說,“蒼筠竹上有斑痕,又稱作斑竹。古人以為,這是仙帝身死,二妃哭之,眼淚滴落所致。”
“我不喜歡這故事。古人胡謅,非要謅二妃共侍一君,這便罷了;仙帝身死,二妃作為神妃,除了哭竟不會做彆的嗎?哭得瀟水漫溢,淚痕成斑,又能如何?最終竟還要隨仙帝而死,實在不解。”岑雪鴻頓了頓,“這蒼筠竹上的斑痕,我看不過是因為長在山中,雨水氤氳的緣故。卻偏偏還要牽強附會些貞潔烈女的故事,古人實在可惡。”
沈霑衣一愣,便笑了。
“聽聞岑公子和裴夫人的獨女雪鴻聰慧伶俐,今日一見,果然如此。不過——”
“沈先生有何見解?”岑雪鴻問。
沈霑衣垂眸,他的神色被竹影遮掩,晦暗不清。
“二妃哭一哭,也沒什麼。也許不是哭仙帝,隻是在哭自己。古有賢士猖狂恣意,車行至窮途,也隻能一哭。”
十一歲的岑雪鴻沒能聽出沈霑衣的悲傷,他說瀟水二妃、說古賢士,其實也隻是在說自己。可惜,要直到很久很久之後,當岑雪鴻自己也行至窮途,才懂得那時候沈霑衣的悲歌慟哭。
“小雪鴻。”
有人在竹林翳翳中喚她。
十八歲的岑雪鴻回頭,竟恍然回到了襄武侯府中。那一片蒼筠竹林早已經不是父親為哄母親高興親手栽種的細嫩竹苗,而是已經長得鬱鬱亭亭。
沈霑衣從竹林中走出幾步,笑著望著她。
“你也長大了,小雪鴻。”
一瞬間,岑雪鴻淚意洶湧。
但她不願意讓沈霑衣看見她哭的模樣。
她忍著淚水,哽咽地喊了一句:
“老師……”
便泣不成聲,再也說不出任何話。
沈霑衣仍站在細碎模糊的光影中,靜靜地,伸手摸了摸她的頭發。
“不要哭,已經很棒了。”他輕輕地說,“現在的你,其實是我在十八歲的時候,一直想成為的模樣。”
岑雪鴻的淚水更洶湧了。
她想告訴沈霑衣,不,我什麼都沒做到,什麼也沒成為。
我害怕死,害怕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