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被提上日程的就是公路的維修。
這對八路軍而言根本就算不上“難”,因為從運城沿著呂梁山往北一路到大青山根據地都是八路軍控製區,沿路都有百姓、部隊和遊擊隊,隻要一聲令下,很快就動員起數十萬人。
而且這數十萬人的修路是同時進行的……總部這邊分配好,某某大隊負責哪一段某某村包乾那一塊,很快就把一段長五百公裡左右的公路給分配完了。
確切的說也不能完全說是“修路”,因為有些地方原本就有路,隻是路的寬度不一同時也不夠平整,許多地方都是僅容挎子和馬通過的小路。
這次修路的標準,就是至少要能容一輛汽車通過。
因為可想而知,如果按王學新的想法,要把作戰的重心往北轉移的話,首先就是要運城一帶的資源其中尤其是彈藥要能運到北麵。
運輸可以說是八路軍的硬傷,鬼子可以有火車、有貨輪、有飛機運輸,八路軍隻能用人力、驢馬、頂多就是汽車,這效率根本不是一個層次的。
而運輸的彈藥量也決定了北麵能支撐起一支多大規模的部隊乃至能打一場多大的戰役。
會議上也有人考慮過這個問題,有人提議說:“我們為什麼不直接把軍工廠設在北麵?”
然後問題就來了……生產子彈用的銅礦隻有運城有,就算把工廠設在北麵,同樣也要把銅、鐵往北麵運幾百公裡。
如果講究運輸效率和成本的話,肯定得建鐵路。
但此時八路軍一是沒有那麼多資金建鐵路,二是製空權也隻是有限的製空權,鐵路辛辛苦苦的建起來沒兩下就被鬼子炸了,還不如不建。
因此,這事也隻能先這麼擱著,目前還是公路適合八路軍。
毛熊那邊的交易就像王學新猜想的那樣十分順利。
來蒙諾科夫一聽王學新說,需要T26和半履帶汽車這兩東西,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這兩貨對毛熊來說自己人都不喜歡用,開著它們上戰場幾乎就找死,其中半履帶汽車對毛熊而言就是冬天能用一用,其它季節基本就是放倉庫裡給老鼠啃的……
毛熊的地理環境比較特殊,它在冬季時十分嚴寒到處都是冰雪,需要半履帶汽車運輸裝備和彈藥。
但是入春之後冰雪一融化,到處都是沼澤,半履帶汽車自身太重而且速度過慢,實用性就遠不如汽車了。
另一方麵,毛熊的機動部隊還在廣泛使用騎兵這一被淘汰的兵種。
這也是由毛熊特殊的氣候條件和自身情況決定的。
在沼澤和冰雪覆蓋的地形中,很多時候機械化部隊的速度還不如騎兵。
因此,在近代電影“莫斯科保衛戰”中就有毛熊用騎兵發起反攻的畫麵,這倒是真實戰場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