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2 / 2)

乾啟點頭,順著她說:“其實砸了也算一件好事。”

寶珠疑惑地望向他。

乾啟說:“要不你哪能有那後接底的筆筒。”

寶珠恍然大悟,突然轉身對趙平說:“你以前做過的一個粉彩筆筒,被不小心弄壞了,但我已經把底又給你帶回來了,你還可以再用。”

趙平愣在那裡,完全不知道她說的是什麼。

寶珠卻無心和他解釋,火越燒越旺,她的全部心思,都到了窯口那兩團火焰上,火焰此時還不夠高,如果再高,要泛白的時候,就是要倒窯了——她有血淋淋的經驗呀,可惜無法和人分享。

伸手拉了拉乾啟:“咱們走吧,要看成品,這樣燒一天一夜,還要等兩天瓷器冷卻了才能看東西。”

趙平有些意外,她還懂這些,不是說第一次來嗎。連忙說道:“走,帶你們到外麵樓上看他們做好的東西去。”

因為是熟人,所以他們得以一路暢通無阻。

趙平偷偷說:“一般人來,都見不到真正的好東西,老板隻賣少數幾種大客戶。東西拿走後都是上的拍賣行。”

這一整棟樓,都像現代展廳,各種官窯瓷器陳列在側。

兩個“一模一樣”的“青花蓮托八寶紋貫耳瓶”被放在桌上,趙平說:“三位專家看看,哪一個是真的?”

這瓶子造型古雅,青花發色豔麗,打眼一看,根本是一模一樣。

乾啟準備去拿顯微照相儀,卻聽寶珠靠近他說:“釉麵太乾澀了,這大概是他們廠裡用天然氣燒的吧?”乾啟手一頓,仔細打量起那東西,不準備依靠工具了。

寶珠也看得很認真,如何想了解一個市場的造假動向,來到這些地方,無疑省時省力,他們如果想在這行混飯,一定要先把這些日新月異的造假知識補上。

“鬆木裡麵帶鬆脂,剛才下麵那樣慢慢添柴火,在溫度上,和天然氣的直接一步到位一定不同,而且窯內的水汽也會比用天然氣的大,這種水汽進入瓷器釉麵,釉麵就會滋潤自然。”寶珠小聲說:“……柴窯燒的釉麵會溫潤,左邊這個表麵有些乾澀。左邊這個是假的。”

乾啟卻看向她,用口型說:“我猜兩個都是假的。”

寶珠一愣,才想起確實有可能,因為這行的人都習慣了,先上點“東西”來試探賣家的眼力,如果眼力不行,人家是不願意把好東西拿出來的。

趙平雖然是趙老三的兒子,可在這件事上,也不是沒可能。

寶珠不再偷懶,把那個一眼“真的”拿起來看了看,放下對乾啟說:“你對。”乾啟沒有動,直接對趙平說:“這種東西就是你說的一百分高仿?”

趙平一看他們看出來了,還挺高興,說道:“我們的中高檔仿品,作成85分,就是釉麵有點乾澀的那個,在一般的古玩交易市場就已經可以以假亂真,按照某些時期的標準,做到百分之九十,就和真的差不多。因為那百分之十的差彆,非頂級專業人士根本無法分辨。”

乾啟問:“你們那裡的仿品,也能通過國家機器檢測嗎?”

趙平一笑:“現在國家儀器檢測根本就不是門檻,都是自己人,告訴你們也沒關係,你知道機場安檢的時候用的機器,瓷器這麼過一次,增加兩百年,你算算自己想要什麼朝代,隨便過吧。”

“X光還有這個功能?”乾啟轉頭看向寶珠:“你以前知道嗎?”

寶珠搖頭,很老實地小聲對他說:“他不說,我都不知道機場那是X光。”

好可憐的樣子,乾啟笑起來,低聲和她解釋,“儀器測試的時候,有些用的是熱釋光技術,照到測器,可以準確測出瓷器的年代,但這種技術沒想到現在可以通過X光來抗衡了。”

趙平又說:“不過用X光,最好不是在這些瓷器上,因為年代太近,隨便過一次就超齡了,最好是用在唐三彩的高仿品上。”轉頭一指趙老三,“我們河南有個著名的唐三彩高手,做的唐三彩被故宮都收走了,我爹也認識。”

趙老三立刻劇烈地咳嗽起來。他和寶珠第一次認識的時候,曾經提議過要給她找一個唐三彩去鬥口,可惜當時寶珠嫌棄不夠“雅”沒有要。沒想到兒子今天給揭老底了。

乾啟和寶珠對視了一眼裝作沒聽出來,趙平正講解的高興,也沒在意,又拿起寶珠剛才特彆看的那一個瓶子說:“這個就是柴窯燒的,不過沒燒成功。”

趙平說:“真正官窯的高仿品,現在除了要,形製,畫工等都要符合當初的宮廷製式,那些做器物的胎土也要來自過去的老坑,要由柴窯燒製。但現在新技術下的頂級高仿品,卻連最專業的專家,最精密的儀器也無法分辨。”

找人來把東西搬走,轉眼,又讓人拿過來兩個“雍正粉彩梅花紋碗”過來,對著他們倆自信滿滿地說:“這兩個,你們再看看。”

寶珠一看那碗,心中頓時突突一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