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說是兩隻玉龜,一個勾雲型玉佩,一個玉鳳,”康館長拍了拍扶手,“對方說的非常有板有眼,咱們博物館,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要我說肯定是假的!”旁邊一個男人插嘴道,這人叫劉全,博物館的鑒賞專家,“哪裡有那麼多紅山玉器,現在就算國內最大的私人藏家,手裡也沒這麼多,這人要是挖了國外的博物館,還有可能。”
康館長說:“劉老師咱話彆說死,最早那玉豬龍出土的時候,不是一樣沒人認識?”
“可現在都什麼年代了,一塊過去的爛木頭都被人寶貝到家裡,如果真有紅山玉器的東西,誰舍得送這裡來?”劉全有些不屑,“要我說純粹是浪費時間,去年來了四個捐贈紅山玉器的,館長你知道的清楚,有一個真的嗎?”他說的沒錯,近幾年,好多來捐贈的都是贗品。
康館長平時比較沒架子,此時被嗆了了無言。
周圍的幾個人也紛紛搖頭,都不看好。張紛老師不是博物館的人,打圓場道:“反正正好我也來了,就一起開開眼,如果是假的,咱們一會一塊去吃飯,反正也不耽誤什麼事。”轉頭又問康館長,“人幾點過來?”
康館長有些氣悶地看了看表:“快到了,約的十一點。”這年頭,他們知道誰有個什麼東西,都是靠著關係,死乞白賴去求著人捐獻,好多人都是被煩的沒辦法,抹不開關係,隨便給他們一樣,畢竟那燙金的紅本本,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的榮譽,榮譽和經濟價值比起來算什麼?現在這時代,找人捐贈等於是去人家口袋掏錢。
遇上主動來的,是真是假,他覺得都應該熱情招待。
憤憤地站了起來,康館長說:“我到中心前麵的業務樓上去等,小丁你跟著來,和我一起去接待。”張紛老師也連忙推椅子站了起來,“我也去看看。”
業務樓在博物館陳列廳的前麵,一樓是通往博物館去的安檢大廳。
十一點整,捐贈者準時出現。
康館長看到來的是個年輕姑娘,覺得有些意外,但還是把人熱情地迎到了二樓會客室。比館長更意外的是張紛老師,因為她覺得這姑娘有點眼熟,就是想不起來是誰。
這是寶珠第二次來安城博物館,順著接待大廳旁邊寬大的樓梯,隨著館長上了二樓。
康館長一路思量著,看她手裡拎著一個黑色的皮包,猜測要捐獻的東西應該放在包裡,也沒有用盒子鄭重其事裝起來,那包的大小,裝不下四個盒子,心裡越發沒底了,一進會客室,就招呼小丁去倒茶。
問道:“小姐您貴姓?”
“免貴姓甄”寶珠答。
康館長想,名字先不忙問,等看了東西是真,要出證書的時候再問名字也不遲。寒暄道:“甄小姐也是咱們安城人?”
寶珠點頭,低頭就去拿東西。
康館長沒想到她這麼直接,平時彆人都會先客套一下,說說東西的故事,為什麼捐贈?是家中老人的臨終遺願,個人誌向之類的話,這樣倒不是為了凸顯自己,隻是表達捐贈者對自己器物的一種重視。
可這姑娘怎麼這麼不當一回事。
寶珠不是不懂拿架子,但她沒時間,早晨計劃來這裡,下午回去還要商量裝修。乾啟也是個有效率的人,剛剛新聯係的裝修設計師已經給她打過電話,兩人約在下午三點鐘。所以她並不準備在這裡多耽擱。
“一共四個。”她掏出分彆放著的四個小包,紅平絨的,這是上次要包她的轉心瓶,保姆阿姨特彆從婚紗一條街買回來的,她們家現在很多。
紅平絨展開,那勾雲型玉佩顯了出來,康館長和張紛老師同時心中一跳。
而後那姑娘沒耽擱,又去開另外一個包,她看著張紛老師問:“老師您是這裡的專家?”她對這老師有印象,而且還不錯。
也就是這句話,一下令張紛老師想起來她是誰了,直埋怨自己糊塗,上次電視台那後接底事件,事後他們不止一次的聊過,關鍵太逗,雖然和寶珠沒有正麵接觸,但武超文後來和他們說過緣由,那晚真正的持寶人坐在台下,還和自己說過話,何況,最後那份提前簽署的協議上,持寶人也是姓甄的。
這樣一想,她就百分之七十肯定了,這姑娘是上次電視台送後接底筆筒的,心裡有疑問,又覺得年紀比這姑娘大的多,張紛老師就直接問了:“上次電視台,床前明月光那個,你坐在觀眾席是不是?”也不知道人家姑娘想不想讓康館長知道,她用了自創的暗號體。
寶珠被她逗笑了,點了點頭。
張紛老師笑著說:“那件事做的真漂亮,這種收藏的精神很對。”她當專家點評慣了,出口就是“點評體”,轉頭一想,人家這姑娘今天又不是找她鑒賞東西的,忙改口問道,“上次那後接底你還留著嗎?平時都玩什麼?”
寶珠說:“還沒開始收東西,那底還在。”其實早被趙平又再利用了,她才不說呢。
張紛老師點頭,“先弄明白了再下手,學到東西是最有趣的過程。”說完自己發現還是“點評體”,今天怎麼轉不過來了,自己先笑道:“我這現在也有職業習慣。”一推旁邊的老友,卻發現康館長已經沉默好久了。
她望過去,“老康?”
康館長望向她,手裡拿著那勾雲型的玉佩,用明顯激動過度有些發顫的聲音說:“張老師,你快……快看看,我是不是看錯了?”
作者有話要說:
這篇文的每一件重器出現,都是為了引出古玩圈的一個現象,等寫完的時候,大家都能對收藏圈有個縱向的了解。寶珠摸索的過程,也是國內藏家的必經之路,那些成立私人博物館的人,為什麼他們走那樣一條路?那樣搞拍賣的,為什麼可以比賣白粉而安全高效地斂財……寶珠也會在這些經曆中修正自己,從而找出自己真正想走的路。
如果哪裡寫的不夠明白,歡迎大家刨根問底。希望我們可以一起進步,三代人才學會穿衣吃飯,沒漏可撿的大時代,我們撿到文化的傳承,是把自己變寶的過程。
我愛你們~
感謝扔雷支持的美妞們~~
蘇蘇扔了一個地雷 投擲時間:2014-09-09 08:49:11
小混飯扔了一個地雷 投擲時間:2014-09-09 09:19:21
莫綰流沙扔了一個地雷 投擲時間:2014-09-09 11:01:41
小混飯扔了一個地雷 投擲時間:2014-09-09 12:48:56
雨過天晴扔了一個地雷 投擲時間:2014-09-09 15:58:47
蘇蘇扔了一個地雷 投擲時間:2014-09-09 18: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