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個發現,張俊平在研究明清古家具上更加投入。
倉庫裡這些明清古家具早已經按照明清民國進行分類。
張俊平再一次對明式家具進行分類研究。
書到用時方恨少,原本張俊平以為自己收集的明清古家具已經很多,足有上萬件。
可是這一研究,才發現還是遠遠不夠。
還少很多!
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拋出建文、洪熙、泰昌這三位短命的皇帝,還有十三位帝王。
張俊平想的是把這十六位皇帝,所對應的家具收集全,最起碼也是十三位皇帝的,方便細細研究。
可投入研究之後,發現,這裡麵困難太多了。
首先,他手裡的明清古家具雖然多,但多是明末家具。
中早期家具的很少。
另外一個,就是對曆史了解的還不夠,學識不足以支撐他的研究。
不過,有了目標,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明代各期的家具可以慢慢收集,學識也可以慢慢積累。
有了目標,張俊平學習的動力更足。
隻是,目標有了,動力也有了,想學卻不是那麼容易,因為張俊平需要的這些關於家具的曆史資料,並沒有專門書籍史料,隻能通過一些史記或者雜書裡記載的隻言片語去推斷。
學習是一個分繁瑣的過程。
這一天,張俊平正在研究一明烏木翹頭書案,長197厘米,寬53厘米,高87厘米。
這是一件疑似明年間的烏木翹頭書案。
說是疑似,是因為物主說這是他家祖傳的,已經傳了五百多年。
當然這話隻能聽聽。
這件烏木翹頭書案剛搬回來的時候,上麵滿是油汙,根本看不出原來的顏色,張俊平廢了好大勁才清理乾淨。
純榫卯結構的書案,上麵沒有多餘的紋飾,隻有簡單的線條。
經過打磨清理之後,烏木書案散發著黝黑的光澤。
烏木是產自海南、越南、緬甸等地的一種珍貴木材,史料記載,從宋代開始,就因為其獨特的色澤以及堅硬的質地,遇水而沉的特點,成為備受追捧的珍貴木材。
明代七大珍貴紅木之一。
這裡的烏木和普通人以為的那個烏木。
後世媒體經常報道四川某個人從地下挖出烏木,然後如何如何。
這個烏木,學名應該叫做陰沉木,是木材埋藏在地下,經過數萬年甚至幾十萬年演變而成的,也叫碳化木。
和張俊平眼前這張烏木翹頭書案所用的材質完全不是一個物種。
就在張俊平埋頭研究烏木翹頭書案,尋找證明它宣德年生產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