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伊薩世界16(父親的任務)(1 / 2)

超臨界宇宙1 繁星444 6141 字 6個月前

蘇文再次見到父親是末日紀元17年秋27周1日

而這也成為他與父親的最後一次見麵。

位於藍海市東北部的另一個火箭發射基地---北灘發射場。

這個發射場主要是用來執行載人發射任務的。

桑犁觀測矩陣工程經過了17年的發展,實際進展與原來計劃20年完成任務相比也隻進行了原來計劃的三分之一。

之所以進程緩慢其中影響進程最大的有三個問題

一、發射進度緩慢,全世界探測衛星和火箭製造技術其實已經能滿足計劃要求,但是發射到軌運行卻十分困難。

雖然現在可以做到一箭5星到10星,但是一顆衛星從發射到預定軌道需要40多天。

每次到窗口期都是滿負荷發射,就如上次蘇裡昂斯一家去觀看的時候,上午三箭發射,每箭有5星,而下午開始又開始部署下一次任務了,快的時候當天夜間就能進行再次發射,最慢第二天必然也能再次發射。

因此這樣下來窗口期一天各個發射基地發射上去的衛星總數就可能有幾十顆,一顆衛星需要40天左右進行軌道跟蹤。

這樣的任務常年進行。

因此每天都幾百有上千顆衛星需要地麵實時跟蹤控製,隻有衛星進入自己預定軌道內才能進行組網自動控製運行,因此太空遙控係統負載能力就決定了發射速率。

二、數據交互困難,桑犁觀測矩陣由4部分組成

1是觀測衛星,觀測衛星是桑犁數據的直接來源,但是除了實時觀測桑犁數據外還需要檢測反饋自身的實時位置和軌道信息。

桑犁數據需要傳回伊薩地麵,軌道和位置信息則是需要反饋到衛星組網係統,這個係統在每個衛星內和桑犁數據衛星內。

伊薩到桑犁電磁波傳輸需要11分鐘,而反饋加上控製一個指令需要22分鐘,因此衛星的速度十幾千米每秒,因此不可能在伊薩控製衛星變軌,隻能依賴於衛星組網係統。

2桑犁數據衛星,由於桑犁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電磁波放射源,所有的衛星數據不可能直接傳回伊薩,因此才有了中繼數據接收衛星。

由20個衛星組成圍繞桑犁運轉,軌道要比觀測衛星高,像一個十二麵體覆蓋桑犁旋轉。

其主要功能一方麵是承載桑犁觀測衛星組網係統,就像中央電腦一樣控製著整個桑犁觀測矩陣衛星的運行軌道。

另一方麵是接收數據,接收觀測衛星對桑犁的測量數據,接收伊薩發過來的指令數據,再者就是發送數據了,將將桑犁觀測數據發向伊薩。

因此數據衛星配備強大的電腦,以及大功率發射器和高靈敏度接收器。

3伊薩中繼空間站,承擔從桑犁數據衛星傳回的信息,並發送回地麵,同時將地麵信息發送向桑犁數據衛星。

其最早原型其實是伊薩6顆同步衛星,這是桑犁觀測矩陣工程實施之初發射的,後來隨著桑犁探測衛星的增多所傳輸的數據也就越來越多。

同步衛星雖然相對地麵是固定的但是相對於桑犁數據衛星卻是運動的,因此誤差和延誤會時常產生。

末日紀元7年七國聯合籌建空間站,此次空間站與平常的衛星最大的區彆就是運行方式,他並不圍繞著伊薩轉動,而是是建造在第一引力平衡點y1(地球文明稱為拉格朗日點l1),這樣空間站就會與伊薩同步運行在桑犁軌道上。

當然如果僅僅是為了處理數是沒有必要花費這麼大代價建立空間站,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另一個計劃做準備。

在桑犁觀測工程提出不久後,科學協會多次開會討論拯救世界計劃,但是大多數都被否定或者說以現在的伊薩力量很難實施。

因此在原本討

論在y1點建立一個太空基站的時候科學家們提出建立一個綜合型的空間站,一方麵用來處理數據,另一方麵用於直觀研究桑犁輻射。

這裡是排除伊薩大氣層和磁場影響後最直觀的研究桑犁輻射乃至氦閃對伊薩形成衝擊的位置,儘管無法直接對危機起到作用,但是這裡可以為以後應對危機積累寶貴的數據,因此得以成立。

4桑犁數學預測中心,目前預測中心已經建造在伊薩聯合王國議會中心的龜陸島上。

預測中心雖然是目前伊薩科技力量彙聚的核心,但是整個中心院落靠近海邊卻並沒有多宏偉巨大,院前是桑犁觀測矩陣雕塑,院中是一座三層高的方形建築也是核心預測中心機房。

這裡目前有5台全世界最先進的超級計算機,地下為海水冷卻的數據存儲中心,東西兩側是5層辦公樓,彙聚全世界相關領域科學家。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