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伊薩世界16(父親的任務)(2 / 2)

超臨界宇宙1 繁星444 6141 字 6個月前

5台計算機並不是都用於建立預測模型,其中1台運行主預測模型,1台處理接收到的桑犁觀測數據,1台用於驗證預測,1台用於科學家編譯優惠預測程序,另外一台為備用。

這裡不得不提其實這裡最核心的是兩台超算,一台是預測主機,另一台是驗證主機,這兩台相輔相成來確保預測結果更加可靠。

這主要是利用桑犁數據的時差性質,以伊薩桑犁核心連線的直線上為例,兩顆探測此時正好在這條直線上,一個位於伊薩和桑犁中間,另一個就位於桑犁背麵。

此時兩個衛星同時產生一個測量數據,但從這兩顆衛星與伊薩的直線距離就相差150萬千米,而數據不可能直接穿透桑犁直徑傳輸過來,因此兩顆衛星數據實際上傳輸到地麵相差十多秒。

因此桑犁模型建立不可能輸入的數據一半是現在的一半是十多秒前的,這就需要首先進行一次數據處理,就好比輸入的數據一半是十多秒前的,另一半也要是十多秒前的。

提前收到的數據則是無法參與運算的,這就相當於桑犁的一個時間切片,但是這樣一來整個預測模型就有一定的滯後性質,相當於把十多秒前的數據輸入主機進行預測。

那麼提前收到的數據就沒用嗎,隻能等十多秒之後才能使用嗎?當然不是,這就是另一個重要作用,驗證主機,將十秒前的數據進行一次預測,然後用提前收到數據進行一次預測驗證,這樣不斷迭代就能使得預測結果越來越準確,所以這兩個主機是相輔相成最核心的部分。

由於各個部分距離跨度大太空通訊技術還不夠先進造成了數據交互困難,也是造成桑犁觀測矩陣工程進度緩慢的一部分原因。

三衛星勞損率,桑犁探測衛星一旦進入繞桑犁軌道就需要常年直麵桑犁輻射,高溫和電磁乾擾是最致命的。

大多數衛星常年經受500度以上的高溫,甚至有時候能達到上千度,材料勞損是必然的,最初的時候衛星壽命隻能撐一兩年。

隨著材料科學的發展,這兩年能將衛星使用壽命提升到5年以上,然而儘管如此還是無法滿足整個工程需求,這意味著一旦停止發射任務,不到5年整個工程就會化為泡沫。

綜上受限於以上三個主要原因,就導致了現在工程進度緩慢。

在上述三個原因中其中第三原因是最難攻克的,探測器的各項傳感器壽命,電池係統壽命,電子係統等等各個環境都需要材料科技的支撐,然而材料科學突破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因此對於當下情況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前兩個影響因素入手進行升級改進--這就促成了蘇裡昂斯此次執行的任務--空間衛星數據主控係統。

空間主控係統的任務還要追溯到早在7年之前甚至更早,製約桑犁工程的原因其實在期初幾年就有人在科學協會會議上提出來了。

但是那時候桑

犁觀測矩陣剛剛起步,甚至很多基礎技術都沒有完善,因此不可能花精力用在解決未來的問題上。

在經過了接近十年的發展,很多基礎技術都得到了突破發展,這樣一來太空遙控數據係統的問題就越來越突出。

在危機十年一次科學協會會議上再次被提出來,經過幾輪論證討論最終決定解決這個問題。

然而當時蘇裡昂斯在主控係統,數據處理,測控軟件等方麵已經取得了不少成果,已經是界內小有名氣的博士,最終便由蘇裡昂斯主導了此次任務。

經過7年的研發測試完成了空間衛星數據主控係統,整個係統部署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由蘇裡昂斯攜帶係統主機進入y1空間站進行主機安裝和係統更新。

第二階段就是更新替換桑犁數據衛星。如果此次任務完成,將大大提高桑犁矩陣的發射任務和數據傳輸能力。

第一階段任務就是從係統上接管桑犁觀測矩陣的運行,數據交互,以及衛星發射遙測控製,在業內被稱為--巡天2號超級站,其核心就是一台最先進的超級計算機主體像是一個正方體的主機見方。

任務主要分為二步

第一步是巡天2號超級站對接空間站,不同於常規意義上的主機需要搬到空間站內部,超級站是主機也是一顆衛星,因此隻需要在外部與空間站對接就可以。

這些工作主要是由布拉澤來完成的,在十幾年的相互配合中蘇裡昂斯和布拉澤之間形成了深厚的默契,他們倆猶如大腦和手一樣嫻熟一個負責思考解決方案,另一個負責實施完成工作。

布拉澤在這十多年的工作中也成長為了總工,對接任務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接接線,擰幾個螺絲,替換幾個零件,原本讓一個熟練的工程師去就可以。

而且空間站本身就有兩位駐守人員作業能力肯定也非常出色,但是布拉澤一再向上級領導要求下親自前往,在他看來這是他的兄弟7年多來的研究心血,不能出現一絲問題。

而且此次任務在國際上影響也非常重要甚至牽扯到政治問題,雖然國際上表示一致團結,但是各個國家背地裡少不了明爭暗奪,而任務成功就意味著整個桑犁觀測矩陣的數據主動權。

稍有不慎出現問題可能會迎來質疑,而嚴重的話可能要讓出整個任務,為彆人做嫁衣,作為兄弟布拉澤絕對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因此再三要求親自執行此次任務。

第二步是運行係統接管數據,由蘇裡昂斯博士和其助理完成。

這個過程要持續到整個任務的第二階段任務完成。

也就是說他們要在空間站留守幾個數周,等待替換20顆新一代的桑犁數據衛星,讓整個係統運行穩定才能算是任務完成,最後才能返回地麵。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