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楚的聲音幾乎如同杜鵑啼血一樣,他的眼眸哀愁無比。
坐在他對麵的陳鱸看著這樣的弟子心中不由得一軟,他何嘗不知道這個道理呢?
秦國自當年的孝公開始,至惠文王、昭襄王、孝文王以及今日的莊襄王,連續五代的秦王都是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奮鬥的。
那便是“橫掃六合”。
他們知道自己或許無法看到最後一統的那一日,但他們想要參與到這個“一統”的事業當中,而不是當一個看客。
忍耐算是參與麼?
算的。
可無論是怎麼樣子的忍耐,這幾位秦王都有各自參與到這場轟轟烈烈的雄偉大業中,孝公時期商鞅變法以及陳野建立的學宮等,並且版圖第一次開始朝著中原蔓延,這是孝公的參與。
惠文王時期,秦國得到了周王室的封王,且瓜分了九鼎,象征著諸侯吞食邦周氣運,縱橫天下,吞並巴蜀、戎狄等地,這是惠文王的參與。
乃至昭襄王時期,秦國第一次開始橫壓六國,使得六國喘不過氣來,更甚至是在這個時期開啟了“伐國之戰”,吞韓之戰,乃昭襄王之功!這是昭襄王的參與。
及孝文王時期,雖然孝文王的身體不好,但他為了秦國而“忍耐”,後更是攻伐趙國,將趙國吞並到了秦國的版圖中,這是孝文王的參與。
若到了莊襄王時期,反而是讓莊襄王一味的忍耐而不能參與其中,更甚至是沒過幾年什麼都還未曾去做,就崩殂.
那對於莊襄王的確是一件打擊很重的事情了。
“唉。”
陳鱸微微歎了口氣,繼而看著莊襄王開口道:“王上的意思,臣明白了。”
“若想要攻伐的話,當選擇魏國。”
此時的陳鱸不再猶豫,他隻是看著麵前的堪輿圖,神色嚴肅而又莊重,不管是發自內心對於弟子的無奈和心疼,還是站在秦國右相的角度,他都需要做出一個正確而又完美的選擇。
魏國是最好的選擇。
“楚國方才與秦國簽訂了盟約,雖然此等盟約隨時可以撕毀,但臣並不建議這麼做。”
他眯著眼睛說道:“楚國的版圖太遼闊了,且他們與中原諸國不同。”
陳鱸形容楚國的時候沒有用“他”,而是用了複數的“他們”。
這是因為楚國其實就是一個小邦周一樣,楚國國內有許多的“貴族”,他們如同諸侯一般,是獨立存在的。
秦國想要像對付中原諸國一樣對付楚國,那是行不通的。
在原本的曆史軌跡中,為何秦國針對楚國的戰爭會那麼的艱難?為何一代名將李信會被打擊的從此之後再也沒有任何名聲了?
就是因為楚國的這個特性。
所以秦國若想要大業而成,一定是要將楚國的覆滅放在最後一個國家,否則秦國一定會被楚國拖到元氣大傷。
或許不至於元氣大傷,可陳鱸並不想要讓統一之戰出現任何的意外。
這是秦國的功績,也當是陳氏的功績。
子楚看著分析的陳鱸,又看著麵前的堪輿圖,心中的恐慌逐漸的褪去,他的老師支持他,這便是最好的安撫了。
兩人討論了許久,最後終究是得出了結論。
明年秋,伐魏。
當得出這個結論的時候,子楚猛的鬆了口氣,依靠在身後的憑幾之上,臉上帶著些許的困倦:“能夠得到老師的支持,這場戰爭也定能打起來了。”
他看著陳鱸,輕聲說道:“老師,如今韓趙的土地已經並入我秦國的領土中,我們該如何對待這些領土上的黔首呢?”
子楚沉默了許久,終究還是將自己心中的那個疑難問了出來:“老師應當知道,秦國立國之策士“軍功爵位”製度。”
“隨著軍功一同許諾出來的,不僅僅是爵位和金銀,還有更加重要的東西。”
“土地。”
子楚長長的吐了口氣,而後說到:“老師啊,天下的土地雖然數不勝數,可軍功卻更是多,若是按照軍功製度將許諾的土地一一給了他們,那天下的土地很快就不夠後來者分了。”
“可若是不按照軍功製度的許諾”
子楚神色陰沉:“那便是秦國自毀根基了。”
他閉上眼睛:“當從父王的手中接過這個國度的時候,我方才知道,原來秦國看似勢如破竹,實則內裡已經陷入了如此巨大的困難。”
是的。
軍功爵位製度並不是一把非常好用,且對自身沒有任何傷害的利劍。或者說這個世界上就不存在這樣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的製度。
秦國為何二世而亡?
秦的法律嚴苛是一方麵的原因,軍功爵位製度已經沒有前路了也是一個原因,土地的事情更是其中一個重量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