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這一年【求訂閱】(2 / 2)

或者說麒麟玉沒有任何“反噬”,也沒有任何的“負麵”影響。

它的作用就是如同字麵上的作用一樣,很簡單。

“讓人保持理智”的狀態。

但理智一定是好事麼?

不,理智在某些時候或許不是好事,因為它會讓人變得“冷酷”,人之所以是人,不就是因為人會有各種情感麼?

人的情感有些時候,才是最為強大的東西。

陳野感慨的說道:“不過話說回來,不知道正兒會有怎麼樣子的人生啊。”

他看了一眼外界的情形,又是感慨了一聲。

陳昭、陳慎兩人也是幽幽的歎了口氣,他們在來到“桃花源”中後就聽陳野說了“曆史的既定命運”,若秦國要覆滅,陳氏又該作何選擇呢?

他們不想也不能過多的乾涉現實,隻能夠看著陳氏中人的選擇。

因為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陳氏注定要走一段很長的道路,他們不能夠每次都出手乾涉,那樣的陳氏與“稚童”又有什麼區彆呢?

秦王政三年,官渡陳氏之子,陳正入朝為官,掌司寇之職位。

而與此同時朝堂上的官員也是人才濟濟。

比如為內吏的“韓非”,秦王侍的“張良”以及韓、趙君王所推薦的“賢才”們,秦國一時可以被稱之為“人才濟濟”了。

這麼多的賢才,自然而然的讓秦國的實力更加強大了。

國內的災情在緩慢的梳理中逐漸的消失,國人們也在秦國官吏上下一心的努力下,而再次過上了“平和”的生活。

至少看不到災情對他們的影響了。

一般而言,澇災和洪災、旱災這些災情之後,都會出現瘟疫,朝廷上下的官吏們也是十分重視這一點的。

在眾人的努力之下,災情以及後續的影響終於過去了。

秦國就像是蓬勃而新生的“龍”一樣,再次抬起了高貴的頭顱,而與之相反的是齊、燕、楚三國。

不斷的有黔首從三國的邊界處逃亡到秦國,他們知道自己繼續在那片土地上待下去,一定沒有什麼好下場,所以他們背井離鄉。

離開了眷戀的故土。

秦王政四年,災情的影響徹底過去了,一些從他國逃亡而來的國人也被妥善的安置在了秦國的不同地方。

他們登記了自己的戶籍以及路引,真正的成為了“新秦人”,這是他們對於自己的稱呼。

秦王政四年平緩的過去了,關於這一年即便是記錄秦國曆史最詳細的“商傳版秦書”也沒有過多的記載。

隻有一句

“秦王政四年,上以令民休養生息,累年不戰。”

短短的十幾個字記錄了這一年。

而他的下一年,秦王政五年,則是十分精彩。

因為這一年,停滯了數年的伐國之戰再次由已經親政了的秦王政掀起了!

秦王政五年

這一年的開春,陳學以及鄭國便給嬴政送來了一個好消息,水利的修建十分順利,雖然依舊沒有完工,但已經可以初步運用起來了。

而這一消息也讓嬴政激動了起來,因為他同時收到了許多郡守的消息,向他彙報這些水利工程所能夠給秦國帶來的好處。

因為過於激動,嬴政特意加封陳學和鄭國為“山河侯”,乃為“關內侯”,當然了這個時候加封的侯已經沒有“封地”了,隻有一些“食邑”,類似於一個名頭,隻能拿錢。

但陳學、鄭國兩人已經很滿意了,因為他們並沒有那麼多的心思,他們也隻是想要做自己心中想做的事情罷了。

就算沒有獎賞,他們也願意。

當秦國的國力徹底恢複了之後,不需要嬴政在朝堂上提出,秦國的朝堂就已經開始沸騰了起來。

王翦、李牧、李信、蒙鶩、蒙武、王賁、陳讚等諸多將領全都是興奮的提議,伐國之戰的重啟之事,他們之中王翦、李牧、蒙鶩雖然身上軍功不少,但都缺少一個足以“封侯”的軍功。

比如滅國。

這些名將中還有六人未曾封侯,卻隻有三個國家沒有覆滅了,他們當中注定有人無法因滅國而封侯。

可.

當天下一統後,還有那麼大的軍功可以讓他們封侯麼?

於是,滅國這種看似很重大的事情,竟然成了朝堂上這幾人爭搶的軍功。

自從伐國之戰的事情再次起來了之後,嬴政每日最大的樂趣便是坐在那裡,看著幾位將軍的爭奪。

而這一日,和往常一樣幾位將軍正在爭論該伐哪個國家,該由誰去伐國,正當朝堂上的人們以為這一次的伐國之爭會再一次不了了之的時候,一個人站了出來。

一個眾人都沒有想到的人。

右相,陳仲。

陳仲站在大殿中央,神色中帶著些許的平和:“啟稟王上,臣以為當伐燕。”

他輕聲道:“秦與楚有盟約,所以不得伐,因此能夠攻伐的對象隻剩下兩個,一個齊國,一個燕國。”

“燕太子丹似乎與墨家遊俠一脈走的很近,臣擔心他們利用此事做出一些不軌的舉動。”

“因此,先伐燕國是最好的選擇。”

陳讚此時也是上前一步,他不必爭奪,因為他已經是“武安君”了,所以他一定是主將,剩下那些人爭奪的不過是副將的位置罷了。

他抬起頭:“臣也讚同右相所說。”

嬴政看著台下安靜了的眾多大臣也是輕笑一聲:“既然如此,那麼便伐燕吧。”

他的聲音很輕鬆,就像攻伐燕國並不是什麼大事一樣。

“傳孤之令,以武安君陳讚為主將,以上卿王翦為副將,擇日伐燕!”

年輕的人在朝堂上發出了他的號令,於是這個龐大而又巍峨的國度就像是一個戰爭機器一樣,開始慢慢的轉動了起來。

後宮某處宮殿中

一個麵白無須卻又十分健壯的男子偷偷的進入了某個宮殿中,神色顯得十分怪異。

這裡是秦王政母親所居住的地方。

這個男人叫做“嫪毐”。

曆史總是像一隻打不死的小強一樣,總要在某些地方固執的前行。

正如陳氏一點點改變曆史,曆史也在一點點的修正,等到某個“窟窿”大到曆史無法修補的時候,曆史便會徹底偏離既定的軌道。

PS:今天有點卡文,所以休息這周的三分之一天。明天就不休息了。

另外明天更八千。

再另外,這一卷也要結束啦。大家猜一猜,這一卷會停止在哪一個時間點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