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國分裂成了五個國家的時候,秦王以及秦國的眾人都知道,他們的機會來了。
更何況,楚王獻鼎,這其中的意味還這麼的明顯。
九鼎代表著九州的氣運,也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氣運,楚王獻鼎便是意味著將國家獻給了秦王。
秦國該當一統了。
自秦孝公開始,曆經了六代的秦國,終於即將完成曆代先君的夢想。
即:橫掃六合,一統天下!
這一點也讓嬴政十分激動與開心,他幾乎是遏製不住自己心中的喜悅。
秦王政六年,秦王下令,願意幫助楚王平亂。
兵分五路。
以陳讚為主將,坐鎮中軍,以蒙鶩、王翦、李牧、李信四人為偏將,各自率領十萬大軍攻伐東西南北四楚。
此戰功成,則天下一統。
章台宮中
嬴政臉上難得再次帶著了些焦慮的神色,他看著身旁坐著的陳仲,臉上帶著焦急:“老師,您說這次秦國攻伐楚國能夠成功麼?”
“我能夠完成曆代先君的願望麼?”
陳仲看著焦急的嬴政,有些無奈的歎了口氣,事實上嬴政的焦急是完全沒有理由的。
楚國原本就打不過秦國,更何況如今分裂成了五個國家呢?
其中最強大的一個國家還已經直接投降,直等到包圍他的剩下四個國家被覆滅?
不過,陳仲也能夠理解此時嬴政的心情,畢竟他的心情也是如同嬴政一般的激動。、
這可是一統天下,橫掃六合的偉業!
誰親身經曆後能夠不激動呢?
他安撫嬴政道:“王上不必擔心,四楚不是秦國一合之敵,此次戰爭定然能夠順利。”
陳仲思索著說道:“若是不出意外的話,兩年內,這一場戰爭便會結束,而秦國定當一統!”
他笑著:“此時的王上不需要擔心這些事情,反而您需要考慮另外一件事情,那便是秦統一之後的事情!”
“秦國一統之後,天下的製度定然是要發生一些變化的。”
“秦國一統之後,您的自稱也好,國家的年號也好,自然也都是要有變化的。”
陳仲猶豫了一下後終究是沒有將最後一句說出來,他隻是在心裡說道:“一統之後,陳氏與朝廷自然也是要有所變化的。”
嬴政此時沒有注意到自己老師的情緒,隻是緩慢的平和自己的情緒。
秦國定當一統!此乃天命!
而事實上,對於這一場戰爭,後世的評價也十分簡單,隻有“天命之戰”四個字的評語,但關於這場戰爭的記載卻一點都不少。
曆朝曆代的君王在看秦書的時候,都會對這一場戰爭進行評價,在所有人的眼中,這場戰爭都可以說是無可置疑的“標準”之戰。
也是教科書般的戰鬥。
華夏戰爭史中,專門為這一場戰爭書寫了近乎三十多頁的篇章,要知道戰爭史這本書一共才五百多頁,其中記載的也隻有諸多出名的戰役。
由此可見這場戰役的影響了。
“秦楚之戰是秦國一統天下的道路上最後的一個關卡,相較於以往的戰役,戰無不勝的秦軍士卒在這一次則是遇到了一些新的問題。”
“其中地理和氣候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楚國地域多江水,四楚的士兵們都擅長水戰,而秦國的士兵則都是北方人並不是非常熟悉水性,並且一部分的士兵還暈船。”
“這或許是北方士兵們的同性。”
“而在戰爭真正開始的時候,雙方都有些懵了。”
“楚國士兵覺著秦國的士卒們沒有他們想的那麼強大,而秦國士卒也發現了,楚國的士卒比以往所遇到的幾國士卒都要強大。”
“或許是因為地利的緣故,秦國士卒並沒有像往常一樣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勢如破竹一樣的將四楚滅掉。”
“而當時統帥這一支軍隊的則是武安君陳讚,陳讚在發現了士卒們的不適應之後,即刻便調整了戰略,他們由“快攻”轉變為了“慢攻”。”
“而後來的武成候王翦、武安侯李牧、武信候李信、武孟候蒙鶩也都跟著陳讚調整了對敵策略,所以秦楚之戰經曆的時間是最長的。”
“從秦王政五年末一直打到了秦王政十年初,足足曆經了近五年的時間。”
“這場戰役的勝利標誌著秦國正式將天下一統,也意味著諸華諸夏地區正式進入到了一個和平統一的環境中。”
“這是自八百年前邦周建立後,這片土地第一次進入到了一個統一而又和平的環境,這是令人激動的,也是在曆史中終將留下姓名的一場戰爭和一個曆史事件。”
“自此,華夏這個名字便被廣為流傳了。”
“一個偉大的國家、一個霸道的國家、一個真正的封建大一統王朝、一個多民族融合的統一的封建的國家,終於在這片土地上綻放出來了屬於他的光芒。”
“秦楚之戰的意義,較之其他幾場戰役來講,是最宏大的。”
“因為它標誌著,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封建大一統王朝秦朝的建立。”——《華夏戰爭史·秦楚之戰》。
而相較於戰爭史中關於這一場戰役的記錄,另外一個看似毫不相關的類彆卻記錄了更多關於這場戰役表麵下的浪潮。
比如《古華夏神話發展史》。
可能有些人會疑惑,為何秦楚之戰會有一部分記錄在《古華夏神話發展史》中?
因為楚國的神靈體係與中原地區是不同的
“在秦國發動了對楚國戰爭的時候,秦國應該預料不到,在這一場戰爭中他們所經曆的、所遭受的不僅僅是關於“凡人”層麵的事情。”
“他們遭遇的更多的是關於“巫”與“神靈”的祭祀。”
“是的,楚國的神話體係在這個時期是野蠻而又傳統封建血腥的,在這個時期,秦國以及中原地區早已經是廢除了關於人殉的製度,哪怕是祭天用的也不過是三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