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們的手中一定是有一些人跟隨著的,即便是黔首也不是所有的黔首都是“聰明”的知道到底什麼樣子的日子對他們好的。
這些都是隱藏在新王朝下麵的波瀾。
始皇帝元年,在這個王朝新建立的第一年,許許多多的製度一股腦的被推行了出來,官製也發生了一些變革,但卻並沒有大的改變。
因為前幾任秦王已經改的差不多了。
依舊是“三公”丞相、禦史大夫、太尉,三師“太師”“太傅”“太保”,其中前麵的三個官職屬於“實權職位”,後麵的三個官職則是屬於“加封”。
在秦王朝統一之後,除卻現有的幾位“侯”以及“安國君”、“武安君”之外,始皇帝嬴政並不打算再加封其他的君和侯了。
所以“三師”便算是一種類似的加封,但隻空有爵位的名頭,沒有食邑和實權。
在三公和三師之下,則是由“十三卿”擴展而出的“十六卿”,其中除卻正常的九卿之外,還加上了鹹陽學宮山長、山河使者、司寇、軍司馬、中車府令、黑冰台使、鐵鷹衛令等七人,共稱為十六卿。
這十六卿負責的事務各不相同,卻又有些相互交錯。
比如司寇和廷尉便是有些重合的官職,這是為了互相製約,以平衡皇權的力量。
當然,與十六卿平級的則是“郡守”,如今的秦朝在統一之後,便重新劃分了郡縣,這次的劃分主要是為了打亂之前郡縣的“地彆”,以讓以往的六國黔首混雜在一起,不能形成一股凝結穩定的力量。
天下共有二十個郡,這二十個郡的郡守則是與十六卿並為“兩千石”者,乃是平級。
正好暗合三十六天罡之數。
在這三十六個“兩千石”下麵,官製便又再次複雜而又稍微有些混亂了起來,施行的是“俸祿”與“官職”並行的官製。
有些為“官職”之說,有些則是以“俸祿”為準。
在官製被搞清楚了之後,兩件理所應當的大事便順理成章的被抬上了日程。
其一:祭祀。
其二:分封群臣。
國之大事,唯祭與戎,秦國一統天下橫掃六合,此等大業當然是要祭祀以告訴上天以及秦國先祖的。
所以這是頭等大事,但這個事情急不得。
因為數百年間都沒有可以參考的舊例,所以一定是要慎重再慎重。
其二便是分封群臣了。
這個分封並不是指分封製的分封,而是“封賞”的分封,畢竟秦國能夠一統天下建立起來這個雄偉的帝國,也是有諸多群臣的功勞在。
而這功勞簿的第一頁第一行,便一定有一個名字。
陳氏。
始皇帝元年,冬,臘月與元月相交之際。
因為尚且沒有商討出來一個合適的祭祀禮節,所以今年的祭祀隻是和往年一樣,隻是先祭告先祖,秦國已經完成了天下一統的大業。
等到挑選出合適的禮儀以及時間,便再次祭祀。
待到祭祀之後,始皇帝嬴政便開始封賞群臣了,沒有出乎人們的預料,第一個被封賞的便是陳氏。
這一點沒有任何人有質疑。
關於這一點,後世的史書中是這樣記載的。
“始皇帝元年,上加封群臣,追封陳氏先祖、安國公陳野為“安國王”,追封陳氏先祖文安公陳慎為“文安王”,追封陳氏先祖靖安公為“靖安王”,追封陳氏先祖陳安為“安王”、追封陳氏先祖陳守為“守安王”,追封陳氏先祖武安公為“武安王”。”
“上鑄七鼎以賜陳氏,乃昭告天下,陳氏為“王公之族”,此乃秦唯一“異姓王”。”
“後,加封陳氏此代家主、安國君陳肅為“安國公”,許其世襲罔替。”
“加封陳氏之子,右相陳仲為“仲安候”,許其世襲罔替。”
“加封陳氏之子,武安君、太尉陳讚為“武安公”,許其世襲罔替。”
“陳氏之幸,一時無二。”
這便是史書中關於這一次封賞對於陳氏加封的記載,若是用簡單的四個來形容,那便是“榮寵之至”,沒有任何一個家族可以遮掩住陳氏的光輝。
而後的加封還有許多,但加封為“王”的一個都沒有,甚至休說是“王”了,就連“公”都沒有一個。
唯獨李牧、王翦、蒙鶩三人得了一個“徹候”的位置。
就連這三個徹候的位置都是不能夠“世襲罔替”的。
但蒙鶩、李牧、王翦三人都沒有嫉妒,有的隻是深深的羨慕,但他們也知道,陳氏對於秦國一統的貢獻太大了!
人家接連五代都在秦國朝堂上,為秦國一統而努力,更是與秦王室多有糾葛不休。
從惠文王開始,連續五代秦王都是陳氏中人的弟子!
有這樣的榮寵也是應當的。
而這樣的榮寵也讓某些躲在暗中的老鼠開始嫉妒起來,但是此時他們卻沒有表現出來。
等到祭祀結束,這次的加封也算是完成了。
三公的位置中,右相依舊是陳氏陳仲的,左相卻是換了一個人,換成了“王綰”,此外禦史大夫則是變成了“馮去疾”,太尉則依舊是由陳讚所擔任。
三公有四個,這難道不是約定俗成的麼?
隻是眾人再次看到了一個問題,三公中,陳氏竟然足足有一半之數!
這不得不說有些嚇人了。
而原本的左相呂不韋則是辭官告老還鄉,根據他的說法是“臣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紀,隻想要在家中苟活”。
嬴政並沒有挽留這位辭官的左相,這讓呂不韋也放心了許多。
當初他“奇貨可居”的對象是“子楚”,子楚是嬴政的父親,無論他如何是“子楚”的恩人,但他畢竟將其當做貨物了。
誰知道嬴政會不會記仇呢?
再者說
始皇帝母親的死,跟他可以說是有直接關係的,若不是他敬獻了一個沒腦子的嫪毐,趙姬怎麼會走到這一步?
於是,呂不韋果斷的辭官了。
而他回到家鄉後,埋頭於“雜家”的“呂氏春秋”著作,日後竟也成了後諸子百家時代的一位“呂子”,雜家也有些聲名傳揚。
陳府
陳仲、陳讚、陳肅、陳正四個人坐在一起,互相看著對方的臉頰,臉上都是帶著些許沉默與慎重之色。
良久後,陳仲幽然歎了口氣。
“陳氏的榮寵,太過了!”
PS:這一卷開頭十分不好寫今天把下周日的休息挪過來,等我捋順了就好寫了,一定多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