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烈七年,楚王項羽與漢王劉邦戰,死傷遍地而戰不休,漢太尉信布疑兵與楚,而以重利誘項氏族人,則計成,羽兵敗則三而力竭,後率親兵逃,時漢王仁德所在,大軍所至,城池儘皆而降。楚王聲名昏庸無道,世人所棄,唯親兵跟隨,逃亡烏江。後楚王於烏江兵敗自刎,而此戰獲封侯爵者眾。——《秦書·秦武烈皇帝本紀》”
“高祖戰楚王於野,時得天之幸而得神助,楚王無道而天棄之,所到之處,黔首閉戶,此之謂天命所歸耶。——《漢書·漢高祖本紀》”
“上常於上林談,元鼎六年,上宣丞相陳氏於上林,坐而論,忽談往昔高祖戰楚王舊事,言之曰:昔日高祖戰楚王於烏江之畔,楚王兵敗而自刎,此之謂上蒼命數歸漢,高祖自此而成偉業,今日朕閱高祖手記,聞陳氏之功,乃為驚歎。此戰或為陳氏之功,爾以為何?時陳相謙遜言:戰乃高祖之功、次為韓信、蕭何、張良等人之功,何為陳氏之功?是時陳氏未曾有人入高祖之帳。”
“上聞之大悅,然則故自斂之,再問陳相曰:爾以為此戰何功?高祖勝之所為何?”
“陳相曰:高祖知人善用,用淮陰侯韓信、故相國何、及文候良,而楚王昏庸無道,親小人而遠賢臣,此之謂高祖勝之因,亦謂楚王敗之由。此之莫不為高祖所得天之助,為命數所定耶?”
“上大喜,再問之:今朕欲伐楚王於江之畔,君以為朕能演昔日高祖舊事耶?”
“陳相聞之大驚,拜而曰:陛下天人所至,定能如願。”
“於是,上再追封陳氏先祖野,加封國號“漢”,為安國至聖漢王。——《漢書·武帝本紀》”
在浩瀚如煙的曆史中,這一場戰爭的具體描述並沒有人去描述,畢竟楚漢之爭雖然重要,但在廣闊無垠的曆史裡這並不算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在史書中留下許多的筆墨還是因為楚漢爭霸的“象征意義”。
大漢幾百年的間隙之中,無數的皇帝想要用這一場戰爭來佐證大漢的正統。
而在後世被稱之為伐天之戰的戰爭中,那一代的大漢天子更是數次以楚漢爭霸的意義來詢問當時的陳氏家主,詢問他大漢是否為天命所鐘,是否大漢能夠更古長存。
在大漢之後的那一段時間內,雖然因為陳氏的緣故中原天下並未像是原本的曆史中那樣被胡人所侵犯,但卻依舊是動蕩無比,許多珍貴的曆史資料丟失。
長達數百年的動蕩中,也沒有人再有這樣子的心思去考證、記載曆史了。
於是,楚漢爭霸的詳細內容便就此丟失。
之後的數個朝代中,人們雖然對這一次的戰爭進行了許多藝術性的改變,以及戲曲編造,但都未曾多次考證史實。
一直到多年後戰亂徹底消失的年代,人們開始再次注重曆史記載的時候這樣子的情形才得以改變,當時與陳氏家族交好的某一位學者多次考證、甚至進入傳承了兩千多年的拙身樓中才終於編撰出了那一本震驚當世的《華夏戰爭史》。
而在這本書中,關於楚漢爭霸的記載是這樣的。
“楚漢爭霸在一開始的時候,是沒有必要的。”
“但後來,無論是楚王還是漢王都沒有預料到的一點是,當戰爭的腳步逼近的時候,他們誰也沒有辦法去抵抗,隻能夠被命運的手推動一步步的走向既定的命運軌跡。”
“筆者在陳氏的拙身樓中發現了一些屬於陳氏先祖的記載,這才發現原來當初這一場戰爭與當時化名為“瓚沉”的先祖陳簪纓有關係。”
“正是這位在曆史中被稱之為“智多近妖卻如玉樹君子”的謀士手下,楚漢爭霸才被迫出現。”
“當然,依照如今我們所發現的考察資料來看,當時的漢王、後來的漢高祖陛下應當也是知道這一點的,但他卻沒有絲毫的反抗,隻是依照命運的軌跡去做了。”
“根據筆者的考古資料證明,在高祖前往沛郡之前,曾經前往陳氏中與當時的陳氏家主“陳居”詳談,之後才同意前往沛郡為郡守,因此我認為,這是高祖與武烈帝的交易。”
“武烈帝支持這一位軍閥的原因便是因為想要“養蠱”,養出來一個合格的繼承者,這一點從後來傳國玉璽以及禪位詔書被人完好無損的交到高祖手中,而高祖又以“臣”之禮而為武烈帝葬送可以看出來。”
“這一場戰爭一開始就是一場不平等的戰爭,那位楚霸王認為這是楚漢之間的這個認知從一開始就是錯的。”
““楚漢爭霸”並不公平,因為它的天平一方放著“楚”另外一邊則是放著“秦漢”。”
“因此,楚王的兵敗是命中注定的,也可以說是秦皇漢祖兩位陛下一手造就的。——《華夏戰爭史·楚漢之戰》”
這些當世、後世中的記載眾說紛紜好似各自有各自的道理。
但沒有人能夠跨越兩千年的時光前往那烏江之畔,詢問楚王以及漢王兩位王上,詢問他們是否如同曆史中所記載的那樣。
而此時的烏江之畔。
項羽手持長劍,頭發披散在身後垂立,他的臉上帶著猙獰的血腥之色,腳下踩著無數的屍體。
遠處的烏江之畔江水已經被染得通紅了,不斷的有屍體從江水之中瓢到下流,而後不再出現,戰亂便是這般,死亡也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
項羽佇立在烏江之畔,他抬起頭,血液從他的頭發上滴落,他遙遙的望著那遠處的烏江,或許他在看那烏江另外一側的江東吧。
江東子弟多才俊。
可是這麼多的才俊卻都是葬送在他的手中。
項羽的心中悲憤之意更重,他迄今為止依舊不明白自己怎麼會輸給遠處騎在馬背上的那個流氓地痞,自己怎麼會輸呢?
他回過身看著身邊空無一物,繼而再次幽幽的長歎一聲:“本王敗了!”
項羽將手中長劍指向遠處,咧開嘴一笑:“但本王絕不投降!”
他怒吼一聲:“誰人來取本王性命?”
遠處遙遙觀望著的劉邦騎在馬匹之上,神色平和,他淡然的看著失敗的項羽沒有絲毫的表情,他隻是對著身旁的人說道:“來日若是本王兵敗,也會是這樣的下場麼?”
張良倒是笑了笑:“王上應當不會如同楚王這樣。”
“畢竟子嬰陛下一定會留王上一條性命的,隻是大約王上的餘生便要在鹹陽城中了。”
劉邦隻是笑了笑,手輕輕的搭在長劍上:“那還是希望本王贏了吧。”
“贏了,這天下便是要改姓為“劉”,而國號則是要為“漢”了。”
在他們的交談中,遠處的項羽已然無力被數人合圍困在長矛之中,數個長矛穿身而過,項羽卻好像感覺不到疼痛了一樣。
他隻是幽幽的抬起頭,在那陷陣之中望向天穹。
“命該如此。”
“非我之罪。”
八個字,結束了楚王的一生。
江河之上,一艘小船遠遠地漂泊著。
一個身影佇立在那邊,久久未曾動彈。
PS:說個事兒,這本書因為是世家文,所以大秦的結局注定寫的我太抑鬱了,所以我要雙開一本輕鬆歡樂向的大秦文,大概是下周日開,發書了肯定會發單章告訴大家的。
大家也知道的,我第一本問斬寫的就是大秦文,寫的還是挺不錯的,均訂六千大精品,這次有了上次的經驗肯定能寫的長一點。
至於這本絕對絕對不會太監。
我們的口號是:拯救政哥!拯救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