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南下!
不怪韓信興奮,而是因為對於武將來說,困居在長安城中不是什麼好事,但如今天下安定沒有多久,韓信怎麼敢再發動什麼戰爭呢?
可對付匈奴卻不同了.....
打匈奴,不管對於哪一個朝代來說都是一件不可忽視、不用思考的事情。
中原王朝怎麼能夠被蠻夷之輩欺辱?
所以當劉邦看向韓信,並且說出了想要韓信為“主將”,而令陳氏中當年那位武安君一脈的後人手持“手劄”為副將,抵禦匈奴的時候,韓信沒有絲毫猶豫。
他即刻起身:“臣遵旨!”
韓信昂起頭,黑發在身後披落,臉上帶著自信:“臣定然學當年武安君之功,將匈奴趕往狼居胥山之外!”
“讓這些蠻夷之輩知道,在陛下的治理下,我中原人才濟濟!”
“不弱於當年!”
劉邦莫名其妙的被拍了一下馬屁,但是仔細回味一下倒是覺著還不錯的樣子.....
雖然沒有能夠禦駕親征,但韓信卻是將一半的功勞推到了自己的身上,既然能夠分到功勞的話,何必自己親自去冒險呢?
或許對於其他的皇帝來說,自己去比分到功勞更重要,可對於劉邦來說麼.....
算了,有功勞就行,自身的安全最重要。
..........
承秦七年,夏末。
天子拜官渡陳氏,武安君一脈後人“陳得”為上將軍,詔令天下征兵。
承秦七年的這個夏末,在秋風剛剛起來一點點的時候人們還在迷惑,迷惑為何天子突然之間宣布征兵,可等到十天之後,一個消息傳遍天下。
匈奴犯邊!
震驚天下!
雖然劉邦早有準備,但邊疆的城池卻依舊有所傷亡,這是難免的。
承秦七年,秋初。
秋日的第一場雨落在地上的時候,天子詔令。
天子詔:拜上將軍韓信為主將、拜上將軍陳得為副將,率十萬大軍,前往北疆,並北疆大軍一同攻伐匈奴。
消息傳出,天下皆驚。
他們震驚的不是天子的反應速度,而是這詔書中所說的“陳得”與“韓信”兩位將軍。
一時之間,那匈奴犯邊所帶來的“恐懼感”都消散了不少。
這個時候還有什麼好害怕的呢?
有武安君的後人在,有被稱之為“兵仙”的淮陰侯韓信將軍在!
陳得將軍手中難道沒有可以當年“武安君”的兵法記錄麼?
當年武安君能夠殺得匈奴聞風喪膽,此時的武安君後人以及淮陰侯為何不能?
於是,黔首們在短暫的驚訝與害怕中,繼續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秋收”當中,並且十分起勁兒。
雖然自己不能夠上戰場,但是好歹能夠保障士卒們的後勤吧?
今年可是一個豐收大年啊。
........
在一片兵荒馬亂當中,有一些本不應該發生的事情卻悄然發生了。
承秦七年,秋。
天下人都在關注這一場戰爭的時候,朝堂上的大臣們都在關心戰事、民生的時候,就連太子盈都難得的開始關心處理政務的時候,就在劉長這個做精都知道這個時候應該消停的時候。
一個人做了一件事情。
劉如意為了那個侍妾的外家“兄長”,親自前往長安令那裡,責令其將人無罪釋放,並且在長安令表示出這件事情必須要請示陛下的時候,直接拔出長劍砍了長安令一劍,之
後帶著自己的“小舅子”灑然離去。
在這件事情出現了之後,劉邦一開始並沒有在意。
在他看來,自己打下來了天下,自己最受寵愛的孩子彆說隻是傷了一個人了,就算是殺了他又能如何呢?
當然——在劉邦的耳朵裡,這件事情是長安令找事關押了卻燁,並且在他堂堂趙王劉如意前去的時候還出言不遜,他憤怒之下才拔劍。
從這裡來看,劉如意還是有一些腦子的。
但之後發生的事情來看,劉如意的確沒有什麼腦子。
因為他做了一件讓劉邦都不知道該怎麼說的事情。
他令人將劉恒按在地上,之後當著劉恒的麵打死了侍奉劉恒的幾個內侍,並且囂張的表示這是劉恒多管閒事的下場。
當然——
在戰事的緊鑼密鼓以及戚姬的“耳旁風”下,劉邦有些想要將這個事情搞搞拿起,低低放下。
於是,他先下令將打死劉恒那幾位內侍的“罪人”關押,將劉如意挑了出來。
之後便以“國事繁忙”為理由和借口,將這個事情暫時擱置了。
..........
安居公府
劉恒坐在陳彼麵前,眼神中帶著疲憊和憤怒之色,那疲憊之下是無窮無儘的怒火,但是他的怒火卻不是因為自己。
他看著對麵的陳彼聲音低沉:“他辱我我沒有覺著有什麼,畢竟對於他來說我和母親隻是一個不受寵的夫人和皇子罷了。”
“以他的身份,即便是殺了我或許父皇也不會說什麼。”
劉恒的臉上帶著疑惑,他看向陳彼問道:“先生。”
“可為什麼他要殺了那幾個內侍?難道那幾個內侍就不是人麼?”
“他還當著我的麵說,這天下是劉氏的,他劉如意侍妾的兄長隻是想要幾畝田地而已,我憑什麼多管閒事,他還說要將那幾個黔首處死。”
“父親也知道這件事情,但卻並不以為意,父皇處理那幾個內侍也隻是因為他們“按著我”,有辱皇室體麵。”
“難道黔首在他們的心中真的不重要麼?”
“難道人命就這麼卑賤麼?”
陳彼坐在那裡,聽著劉恒訴說著自己心中的委屈,他有些滿意的看著劉恒眼睛中出現的那一抹情緒。
那一閃而過的情緒叫做
“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