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你死我活的爭鬥(2 / 2)

“這足以說明,哪怕是高皇帝也不會認為皇子會比律法的尊嚴更加重要。”

“為何到了陛下這裡,便是拿高皇帝陛下做借口了?”

他拜附下去,輕聲道:“請陛下以江山社稷、以天下、以律法為重。”

“臣請誅殺叛賊劉肥等人!”

隨著陳平的開口,許許多多呂氏、陳氏、以及蕭何門下的諸多大臣們全都站了出來,臉上帶著恭敬之色,但他們的眼眸中卻全都是驕傲。

他們的心沒有隨著自己彎下去的腰一樣彎下去,反而是站的更直了。

誅殺!

這些人沒有任何的委婉環節,直接將今日朝會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事情給點了出來。

他們隻想要這個結果,其他的結果一概不接受。

蕭何站在最前方,與垂簾聽政的呂雉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睛中的勢在必得。

周勃不得已站了出來,神色更加謙卑。

“當年前朝之時,雖然王子犯法依舊要受到審判,但卻並未曾殺害不是麼?而是以發代首。”

“為何今日不能夠這般呢?”

他笑著說道:“先前陳內吏以此事舉例,我便覺著困惑,後開口說要誅殺諸王,便更讓我疑惑了。”

“先秦的王子能夠以發代首,頂替罪名,為何我大漢的皇子不能?”

周勃眯著眼睛,冷聲道:“莫非陳內吏是覺著,我大漢的皇子不如先秦的王子尊貴麼?”

這是在狡辯,不隻是陳平,朝堂上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聽出來了,但是他們都沒有在意,畢竟政治鬥爭是你死我活的鬥爭,隻要能夠占理,彆管是強行占理還是怎麼著。

都行。

隻要能贏,管他還要不要臉了的。

誰家好人玩政治了還要臉啊?

麵對周勃的質詢,陳平隻是微微一笑,他沒有說話,更有分量的人站了出來。

大漢前左相、如今的禦史大夫曹參站了出來。

他看著周勃神色更加漠然:“你我都知道,此乃詭辯之論,但既然絳侯說出了此等言論,那麼我等便不再爭辯這是不是詭辯了。”

“我隻問絳侯一句話。”

“昔年的惠文王當時是太子、更是王儲,因此當初的漢王才會提出“以發代首”的言論,因為惠文王不僅僅是王子,更是一國之本。”

“而如今大漢的國本是誰?是陛下。”

“大漢的太子是誰?”

“陛下尚且未曾有子嗣,所以下一代的國本根本無從談起。”

“諸王乃是逆賊,怎麼配成為國本呢?”

曹參的臉上帶著嘲諷:“就算絳侯想要說,古時候先賢有兄終弟及這一說,可如今天子尚且年幼,怎麼可能沒有子嗣?就算天下真的未曾有子嗣,高皇帝的血脈尚有代王在世!”

“代王不僅為高皇帝血脈,更是難得一見的仁德之人。”

“難道還比不上這個逆賊麼?”

他的聲音中帶著些許冷色:“還是說絳侯覺著,在那幾個逆賊當中有人可以稱之為國本?”

“亦或者說您是對當今天子有什麼不滿?”

周勃站在那裡,神色更加陰沉。

而這個時候,劉盈眼見局勢不妙,當即笑著說道:“曹卿何出此言呢?”

“絳侯不過是這麼一說罷了,不必將此事說的這麼大。”

“絳侯定然沒有這樣的意思。”

這話裡麵有說曹參大題小做的意思,帶著了些埋怨。

從劉盈的稱呼中就能夠看出來遠近了,畢竟他稱呼曹參為“曹卿”,而稱呼周勃為“絳侯

”。

曹參轉過身子,看著劉盈輕聲道:“臣不過是用絳侯的言論對絳侯罷了,也並沒有說絳侯有謀逆之心的意思。”

他的神色更加淡然,像是不在乎這些一樣。

“臣為禦史,本就有糾正、彈劾百官言論之責,此乃臣分內之事。”

曹參的話也同樣很簡單,這是我職權之內的事情,陛下就不要乾涉了。

他轉移話題開口道:“陛下,此事不說,繼續說之前的事情吧。”

“諸王謀逆,罪責當誅。”

“如今太尉陳得率兵在外,隻要陛下有旨,三個月之內,可以將罪逆之國破滅,繼而將這幾國劃歸我中央之領域。”

“請陛下早做決斷。”

曹參的身後,不少臣子再次跟風附和道:“請陛下早作決斷!”

收回這些封國對於大漢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這是加強集權最好的路,如今也是最好的時機。

若是換做日後的文帝、景帝、甚至是武帝,隻怕諸王謀逆的那一刻,他們就想好了如何給諸王降下罪名,然後收回這些封國以及權利了。

隻是很可惜,如今坐在皇位上的並不是文帝、景帝、武帝,而是劉盈。

劉盈的神色陰沉,他微微的瞥了一眼站在前方的一個人。

那人站了出來。

他站出來的時候,朝堂上一部分變了臉色。

孔家,孔少青。

孔少青神色不變,他看著曹參輕聲道:“我想曹禦史忽略了一件事情。”

他的臉頰上帶著笑容,看起來十分的自信:“諸王謀逆的原因是什麼呢?”

“若諸王謀逆隻是單純的謀逆,我們自然可以將此事按照律法去處理。”

“可是如今諸王謀逆的原因卻是為了清君側。”

孔少青看了一眼那坐在朝堂上的、劉盈後方的人,聲音中帶著嚴肅與認真。

他輕聲道:“當年高皇帝曾有遺詔,後宮不得乾政。”

“若後宮有乾政者,鎮國王及陳相可尋大將軍韓信,請大將軍誅殺此賊。”

孔少青垂下眼眸,低聲說道:“這個消息傳出去的時候,鎮國王及陳相沒有什麼反應,哪怕後來有了動作,也是之後的事情了。”

他找到了這個時間差,以此為反攻的理由。

“諸王並不知道鎮國王已經將此事解決,他們隻是在悲痛之下,為了維護劉氏王朝的尊嚴,所以啟稟清君側罷了。”

“此乃當初高皇帝的誓言盟約。”

“非劉氏與陳氏稱王者,天下共誅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