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千百年後記憶中的人(2 / 2)

至於做了什麼,誰也不知道。

因為沒有人再見過那個代表,可能是去和他的國家彙合了吧。

樊珂砸了咂嘴:“就喜歡看這種熱鬨,看看這次還會出什麼事兒吧。”

“不過文帝皇陵哎?漢孝文帝?”

“當時陳氏的第十一代家主好像就是因為孝文帝的原因,所以給了當時的漢帝國一個機會吧?”

“不過那個時候漢帝國的掌權者沒有把握住這個機會,所以才導致最後漢帝國的崩潰滅亡。”

“嘖嘖,真的很想知道,能讓當時那麼狠心的一位陳氏家主,在曆史中甚至被單獨開了一個列傳的、被後世人稱之為和“殺神”白起並稱的陳朱樓都心軟了一下的漢孝文帝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啊。”

“不過根據曆史記載,漢孝文帝應該不是什麼真的笨蛋白甜啊。”

“能夠借助時機,和陳氏定下“百年之盟”的人,難道會是笨蛋麼?”

“還是看看考古挖掘到底是能夠挖掘出什麼東西吧。”

........

【理智討論漢孝文帝到底是個怎麼樣子的人】

【大漢永昌】:樓主這個標題看著就不像是要理智討論的樣子,不過我還是正兒八經的給人科普一下好了,不過真的有人需要我科普麼?

漢孝文帝,本名劉恒,是漢高祖皇帝的第四個孩子,是大漢帝國的第三個皇帝,也是大漢帝國最傑出的三個皇帝之一。

後世人將孝文皇帝、孝武皇帝、光武皇帝三個人並稱為“大漢三大巔峰”。

其中孝武皇帝的私德麼有那麼一丟丟的問題,光武皇帝的起家有點過於玄幻了,甚至當時寫漢書的太史令自己都在後麵寫了一句“此記載存疑”,所以真正能夠稱得上完人皇帝的,也就是孝文皇帝一個人了。

有些人一直懷疑孝文皇帝的皇位到底是怎麼來的,但是根據曆史記載以及陳氏中的記載來看,就是正兒八經的高皇帝留下的遺詔,然後孝仁皇帝遵從遺詔立了皇太弟。

這是史書裡正兒八經寫了的,現在官渡博物館還保留了當初的那封詔書原本。

有些人不要太過分的猜忌曆史,你連正兒八經的史書和證據都不信,光顧著信你的那點野史了,過不過分啊?用郭老師的話說你死不死啊?

說孝文皇帝是大漢第一帝應該沒人有意見吧?

【蕩儘天下】:樓上的,我有意見,非常有意見,你說他是第二皇帝我還可以勉強接受,第一?第一皇帝肯定是我家武皇帝啊?!在位期間誰能比我家武皇帝更厲害啊?

當初高皇帝和始皇帝都沒有做到的事情,被武皇帝做到了,這難道還不能超過文皇帝?

【誰是野豬】:嗬嗬,你這話說的簡直是跟放屁沒什麼兩樣。武皇帝的那些“武功”到底是怎麼回事,你自己心裡沒有點數麼?

大漢三雄:衛青、霍去病、陳去虜,這三個人裡麵但凡給文皇帝一個人,他都能蕩儘天下好吧?

【蕩儘天下】:不是哥們你腦子有病啊?文皇帝期間當時的兵仙韓信以及太尉陳得可是還沒死呢,難道你的意思是這兩位比不上大漢三傑?

【誰是野豬】:你還彆在這胡亂的吹,武皇帝的功績難道不是因為有文景兩位皇帝勤儉節約的攢錢麼?要是沒有這個,武皇帝隻怕半路都要餓死了吧?

【誰是野豬】:而且就武皇帝那個德行,最後的時候要不是武王力挽狂瀾,他估計要後悔一輩子吧?

【誰是野豬】:所以還是陳氏牛逼,沒有陳氏大家一起完蛋吧去。

【我是疑心病】:說到陳氏,我真的覺著陳氏就像是一隻黑手一樣,如果沒有陳氏,現在的全球一定會更加繁榮吧?不像是現在一樣,有一半都是咱們諸華諸夏的一份子。

【誰是野豬】:......不是哥們你有病啊?先不說陳氏在和平盛世做出的貢獻了,就單單是說漢末那一撥,不是陳氏力挽狂瀾,彆說大漢了,諸華諸夏都得嗝屁吧?

【當囧天下】:樓上這一點說的有道理,不過點開這玩意的ip也就瞬間理解,他是南商州的人唄,那的人一直做著沒有陳氏,他們就能統一天下的美夢呢。

【誰是野豬】:啊這,這很難評,去年【北漢】他們對南商州的國家進行攻擊,還沒讓南商州的人長記性啊?行吧行吧,不說了,再說又有一些黑子來了。

————————————————————————此貼封存

樊珂捧著手機,津津有味的看著論壇上關於“漢文帝”的討論,臉上帶著一抹笑意,這已經是成了一個習慣。

想當

年始皇陵被發現的時候,他們也是這樣討論的,討論著討論著就吵了起來。

他往後微微的坐了坐,靠著沙發,眯著眼睛:“也不知道文皇帝的皇陵裡麵到底是能夠發掘出來什麼東西啊。”

...........

一處極其祥和的曠野

陳困坐在茶樓中,微微的品嘗著口中的茶水,臉上帶著讚歎的神色。

“這不愧是那株母樹上的茶葉啊,嘗起來就是和一般的味道不一樣。”

他麵前坐著的秦五臉上帶著好奇:“陳先生,您看到新聞上說的消息了麼?霸陵裡麵到底有什麼啊,我覺著陳氏是不是有相關記載啊。”

陳困挑了挑眉:“霸陵?”

他摸了摸下巴:“裡麵好像沒有什麼好東西,不過倒是有一本當初文帝自己寫的每日雜記?和當時陳樊先祖寫的遊記一起放在霸陵裡。”

“文帝陛下說這是特殊的獎賞。”

他笑著搖了搖頭:“不過這都不關我們的事,便繼續喝茶吧。”

...........

時間長河漫漫而來,曆史在繽紛多彩中緩慢的度過。

千百年後的人再看千百年之前的人,是否會與真實的他們不同呢?誰也不清楚。

但人們都知道一件事情。

無論你如何憎惡曆史中的人,他們也已經變成了曆史,無法改變。

當曆史成為了塵埃之後,他就那樣子靜靜的存在於那裡,等待著後世之人的發掘。

他們的麵目依舊光彩,像是等候著眾人的光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