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恒泰六年(1 / 2)

恒泰六年,天下大安。

大漢的第四位天子登基之後,天下之間的政策並沒有像是原來的天子登基一樣有所動蕩,反而是十分平穩的交接。

這是得益於當年文帝於在位的末期,將自己手中的權力逐步向當今天子轉移的緣故。

所以天子登基之後的許多政策並沒有發生改變,而朝廷的大體框架則是依舊持續。

文帝在後元十八年的時候崩殂,而後天子登基,改元為“恒泰”,意為天下可以長久的安泰。

恒泰元年,天子詔令以“晁錯”為禦史大夫,監管群臣,而後以周亞夫為大將軍、以自己母親的兄長“竇嬰”為太尉,掌管全國的軍事事務。

以自己的老師“陳拓”為右相,也是大漢目前為止僅有的一個丞相,左相近乎於懸空無人。

也正是從恒泰年間開始,大漢開始了“唯有一相”的先河。

在往昔,為了製衡丞相手中的權力,大漢也好,前朝的秦也好,都是設置兩個丞相,甚至還要設置丞相內吏等,瓜分丞相手中的權力。

恒泰元年這一年的年末,大漢的三公全數就位。

而在恒泰二年的時候,天下發生了另外一件令人悲痛的事情。

陳氏的當代家主,先皇的老師、當朝“太傅”“太師”陳彼逝世,在離世之前,陳彼曾經寫明一封奏疏,上交與朝廷,其中所記載的東西衝除卻天子、陳拓、竇嬰、以及晁錯、周亞夫五個人之外,再也沒有彆的人看到。

至今為止,天下人還依舊在猜測著這奏疏之中的內容。

而在陳彼逝世之後,天子哀戚,甚至生了一場重病,再次康複的時候,便下令追封陳彼為“安國至聖王”,追拜為“太保”,自此“三師”之名,陳彼一人擔之。

不過這對於朝廷倒是沒有什麼影響,畢竟人都已經逝去了。

天子猶覺著不夠,大筆一揮,親自題字【至聖先師】【書香傳家】【萬世族表】送到了官渡陳氏的宅邸當中。

這個在曆史中本該屬於“孔子”的稱號,就這樣落在了陳野的身上。

而陳氏還順帶得了兩塊稱讚的牌匾,這三塊牌匾都被懸掛在祠堂之上,彰顯著陳氏的榮耀。

當然了,雖然這牌匾之上的誇耀有點誇張,但陳氏並不是第一次收到這種牌匾了,大漢的四位皇帝哪一個沒有送過這樣的牌匾?大秦的王也好,皇帝也好,就連四世皇帝那個腦子有點毛病的也都送了類似的牌匾。

傳承百年的陳氏,祠堂之上的榮譽已經不再是“陳氏的榮譽”了,反而是皇帝的榮耀。

皇帝賜字懸掛在祠堂之上,那是陳氏對你的認可!

你小子,偷著樂吧。

恒泰三年的時候,吳王再次上書,想要獲得天子的獎賞,奏疏中表明吳國實在是太過於貧困了,甚至還說自己現如今身上的衣服都是破舊的。

言語中都是暗示天子將“鑄幣權”開放給他。

在這漫長的十年當中,天下早已經遺忘了當初天子是如何收走的諸王鑄幣權,但朝廷統一鍛造的錢幣卻是讓民間的經濟秩序安定了不少,人們也在享受這樣的安定生活。

而在晁錯、陳拓的建議之下,天子的態度也很明顯,你說你貧窮?

那好,那朕就賞賜你一些衣服吧。

不能讓諸王身上的衣服都是破舊的,可是......吳王叔啊,你說你的衣服都是破的,朕賞賜了你新衣服,你卻不願意穿.....那你是在欺君呢?還是在蔑視君王呢?

每一項都是大罪哦。

於是,吳王在收到一對衣服之後,心中的表情不知道是怎麼樣的,但他當著那傳旨內侍的麵,直接將衣服換成了皇帝所禦賜的衣服。

吳國暫時沒有準備好要和朝廷一決雌雄,因此吳王即便是再怎麼不願意,也要聽從皇帝的話,至少是表麵上聽從。

恒泰五年冬。

一封家書從長安城中飛馳到了官渡。

官渡陳氏,府宅。

兩個青年坐在湖邊,臉上帶著悠然自得之色,他們的身上穿著狐裘,十分暖和,兩人的麵容都英俊無比,周身氣度雍容。

遠處一個小廝急匆匆的跑了過來,臉上帶著著急之色:“兩位少爺,長安城中來信了,夫人讓你們儘快回去。”

長安城中來信?

陳辟抬了抬眼睛,臉上帶著好奇之色:“兄長,你說長安城的信件中會說什麼?”

陳秋有些無奈,他收起手中的書卷,輕聲說道:“無外乎是讓我們入長安城罷了。”

他微微搖頭:“拓叔祖這幾年越發的催促了,你我隻怕是逃不過這政治泥潭啊。”

陳辟倒是沒說什麼:“這倒是小事了,你我身為陳氏弟子,腹中又有諸多才學,自然是要為家族儘一份力的。”

他拍了拍身上的塵埃,往前走去,一邊走一邊說道:“隻是如今的天下局勢麼,拓叔祖召我們儘速入長安,怕是為了和晁先生爭一爭削藩之事吧?”

陳秋眼眸中帶著笑:“應當是如此。”

“畢竟晁先生雖然是陳氏一脈,並且是當初父親的弟子,但卻性格剛硬,一直和拓叔祖的性格不是很合,這一次他們兩個應當是有了不可化解的爭端吧?”

陳辟歎了口氣:“其實我並不想踏入這泥潭當中。”

“兄長你倒是還好,心思沉穩,適合朝堂沉浮,可是我卻隻想要前去西域看一看,看看那大漠孤煙,看看那裡是否真的有先祖所猜測的“新奇之物”將其帶回來。”

陳秋看著陳辟,眼神中帶著祥和:“屆時,看看陛下怎麼說吧。”

“或許你真的能夠得償所願,也說不定呢?”

.........

恒泰六年,春。

天下回暖,在長安城中的陳拓接到了一封來自官渡的信件。

陳辟、陳秋兩兄弟回信,他們會在冬天結束的時候就動身前來長安城,希望他不要再催促了。

陳拓看著這信件的內容無奈的扶額一笑,這兩個小子,怎麼都這個歲數了,還是這麼喜歡打趣人?

他站起身來,走到窗前,看著窗前的明月微微歎氣一聲。

“時光匆匆啊。”

...........

恒泰六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