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雨水總是充足的,天幕之下無數的雨滴絲絲綿綿的連成了一個整體,所有的一切都像是天公作美,要將塵埃洗儘一樣。
一輛馬車從遠處滾滾而來,將地上的塵土碾壓做碎。
兩個青年坐在馬車上臉上的神色帶著些許疲憊,遠處的長安城依舊那麼壯麗雄偉,隻是陳辟和陳秋和當初第一次來到長安城的時候不一樣了。
那個時候他們年僅兩三歲,隻是兩個不懂事的孩童,而如今他們已經長大成人,陳秋更是成為了陳氏當代的“家主”。
原本這家主的位置是應當陳辟陳秋兩人競爭的,但這個差事在陳辟看來並不是什麼好差事,所以直接喊了陳秋一句“兄長”,並且強行詭辯,說自己當年出生的時候,曾經見到了陳秋一眼,所以應當是陳秋先行出世。
這個理由在被反駁了之後,陳辟再次說自己在母親腹中的時候,就已經感覺到身旁有一個孩童,這孩童的年歲比自己稍長,比自己更先出現。
這一次沒有人可以反駁他了。
因為腹中的事情,誰人能夠知道?
所以陳秋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陳氏的嫡長子”,進而成為了“家主”。
這些時日陳辟一直喚陳秋為“兄長”也是這個原因,他實在是不願意讓家中的那些人抓住了話頭,不就是一個家主的位置麼?他是真的不想當。
對於陳辟這種生性自由的人來說,家主的身份不僅不是“好處”,反而是枷鎖。
長長的歎了口氣之後,陳辟伸了個懶腰:“兄長,等會肯定有一大堆人來找你,拓叔祖肯定也在。”
他搖著頭說道:“屆時你便說我在路上困乏生了一場大病,所以不能見客哈。”
陳秋無語的看著陳辟,這個理由和借口陳辟用了不知道多少次了,在官渡老家已經沒有人相信了,如今到了長安城竟然故技重施。
不過這一次恐怕會有不少人相信吧.....
陳秋一邊想著這個事情,一邊無奈歎氣,但心裡竟然沒有一丁點拒絕的意思。
自從陳辟開始叫他兄長之後,他就仿佛真的成了陳辟的兄長,操心的要命。
事實上,陳秋是知道的。
當日先出來的,應當是“陳辟”,也就是說,陳辟才是他的兄長,隻是這件事情除卻他母親以及當日接生的一個婆子之外,再無人知曉,那婆子十幾年前已經離世,他母親自然也會幫他們保密。
車馬外傳來一陣馬蹄聲。
“少爺,到家了。”
........
陳秋陳辟兩兄弟方才到家,還未曾安頓好的時候,門外就已經等了不少的客人,陳辟著急忙慌的去後院躲著了,倒是陳秋身為陳氏如今的家主不能躲避,要見一見陳氏的門生。
於是隻能夠一一接見。
在見完了所有人之後,陳秋扭過頭看著身旁坐著的“陳拓”:“拓叔祖,您來有什麼事情?”
自從陳拓被拜為丞相且在恒泰四年追封為“拓安公”了之後,他就有了單獨的府邸,並不住在陳氏的老宅之中。
陳拓看著陳秋,臉上帶著無奈之色:“晁錯那個老東西非要跟我爭執,言說現在是削藩的最好時機,並且提出了一條條的建議,全都是乾脆直接的。”
“天子雖然器重我這個老師,並且覺著我說的有道理,但是建功立業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天子又和先皇不一樣,所以他想的和晁錯不謀而合。”
他扶額歎氣:“我的意思是,你明日定然要上朝,上朝之後勸勸那頭老倔驢。”
“現在朝廷位居優勢,何必逼得兔子跳牆呢?慢慢來,以懷柔之策逐漸削藩難道不是好事?當初那封奏疏中也是這個意思!天子到底是在想些什麼?”
陳秋乾笑著,當年他的父親離世之前寫了一封書信送給天子,書信中寫的也是關於削藩的討論。
他的父親也是讚同“溫水煮青蛙”的,畢竟吳王是真的掀不起什麼風浪的。
“拓叔祖,您也知道的,我不過是一個小輩。”
“晁先生能聽我的話勸告麼?”
陳拓一臉怒氣,猛的一拍桌子。
“碰——”
他怒聲道:“你是陳氏如今的家主!他身為陳氏門生,敢不聽你的話?反了他!以為當了禦史大夫就可以蔑視陳氏?陳氏三公三師不知道出了多少!”
陳秋歎氣,安撫著憤怒的陳拓。
他知道陳拓心中其實也有怒火,晁錯成了禦史大夫之後,逐漸的有些傲慢了,對待陳拓叔祖也不如當年一樣恭敬,畢竟都是三公,誰比誰差?
所以這兩個人的問題其實不僅僅是在於一個“削藩之爭”。
“等我見到了晁先生,我會好好勸告他的,拓叔祖也彆生氣了,氣大傷身。”
陳拓又說了幾句之後便怒氣衝衝的離去了,而陳拓離開還不到一刻鐘,一個身影便悄然出現在了這陳府之中。
正是晁錯。
晁錯的眉眼中帶著笑意:“怎麼樣?那個老匹夫是不是狠狠的罵了我一頓?”
陳秋聽著晁錯的話無語凝噎,您老人家也知道拓叔祖會罵您啊?那你問啥啊?我能直說麼?
晁錯看著陳秋沉默的樣子,大笑一聲:“行了,不必在意他說的,明日朝堂上你隻管說自己心中所想就是了。”
他撇了撇嘴:“陳拓那個老東西,當年一同聽學的時候心中就十分傲慢,做了六年的丞相之後更加目中無人。”
晁錯的聲音中帶著些許的擔憂:“唉,這對他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啊。”
陳秋隻能低著頭附和著。
而當晁錯也離開了之後,府邸中再次出現了另外一個身影。
“怎麼樣?”
來人嘿嘿一笑,看著陳秋說道:“看著他們吵、還要擔心對方,是不是很有意思?”
陳秋回過頭看著劉啟,神色無奈而又平和:“陛下,您這真的是.....”
一言難儘。
當劉啟也離去了之後,陳辟才悄然從後院中走出,臉上帶著同情。
“兄長,振奮起來。”
“明日你還有一場苦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