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新帝!新帝!新帝!(2 / 2)

劉徹伸了個懶腰,臉上帶著些許的疲憊:“老師,這些事情終於處理好了。”

他趴在桌子上:“沒有想到,這些政務處理起來竟然如此麻煩,不如老師都替朕處理了吧,等到處理好之後再交給朕,然後朕就隻需要批複一下就可以了。”

劉徹的臉上帶著頑劣的神色,像是一個普通年歲的小孩一樣。

而陳秋神色不變,隻是開口道:“陛下不必試探臣,臣沒有想要把持朝政的心思,也沒有想要控製陛下的心思,除非陛下所做出的決定是如今的大漢無法承受的,否則臣就會支持。”

“您不是傀儡皇帝,臣更像是一個傀儡丞相。”

陳秋低著頭,繼續處理手中的政務。

新帝什麼都好,就是這疑心病實在是太嚴重了一點,而且十分喜歡試探人。

當然了,天子的年歲就是最好的隱藏工具,無論發生了什麼都可以推到一句“年歲尚小”之上。

劉徹嘿嘿一笑,連忙走到了陳秋身後,像是個頑劣的孩童:“老師這說的是什麼話?弟子怎麼可能有這樣的心思呢?”

他的神色中轉眼就帶著些許委屈:“老師這可就是冤枉朕了。”

聽著劉徹一點都不走心的話語,陳秋的臉上無奈之色更重了,他按了按額頭,輕聲說道:“陛下,您還是好好的去處理一下政務的好。”

陳秋指著遠處的桌子,那上麵堆積著近半個月的政務。

“若是處理完了,臣可以允許您出宮門去長公主那裡玩樂。”

說到“玩樂”這件事情,劉徹的眼睛瞬間就亮了起來,對於他來說這絕對是一件好事。

畢竟如今的長公主“平陽公主”是他的親長姐。

一如當年的館陶公主喜歡給自己的弟弟“劉啟”獻上美人一樣,平陽長公主也喜歡給自己的弟弟敬獻美人。

因為如今正在孝期的緣故,所以天子並不能大肆搜羅美人,但這對於年少的劉徹來說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要知道人之本性乃為“色”與“食”。

而掌握了權利的人,第一反應自然是肆無忌憚的享受這兩種人的本能欲望。

平陽長公主嫁給平陽侯之後,在長公主府經常搜羅美人,隻要劉徹過去,總是能夠遇到幾個喜歡的,劉徹自然而然就可以帶回宮中。

誰能夠說平陽長公主不能找幾個侍女?

你說平陽長公主是為了敬獻給皇帝?你有什麼證據?沒有證據便是誣陷公主,誣陷皇帝!這是死罪!

你有證據?

那就更好說了。

窺惻公主府、或者窺視皇宮、窺伺帝蹤,試圖謀逆,這些罪名當中一定有一個適合你。

所以,這一切便悄無聲息的進行著。

.........

景元十七年,春耕結束之後,天子下了詔令,改元為“建元”,於是,這一年也被稱之為建元元年。

建元元年在天子登基之後事情忙完之後,就差不多過去了,天下對於換了一個皇帝這件事情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感慨,畢竟隻是一個皇帝而已。

換了皇帝又能夠如何呢?

日子還是照樣的過。

隻是對於朝堂上的臣子們,這倒是一件需要注意的事情了,因為他們已經逐漸的從皇帝的行事風格中看出來了一件事情——當今天子與之前的文帝、景帝兩位陛下都不一樣。

他更加....固執。

也更加強大!

這是一位天生的雄主,哪怕是陳秋都不得不這麼的感慨著。

.........

太皇太後宮中

竇漪房的生活依舊十分美好,因為她沒有能夠乾涉皇帝的緣故,所以就連劉徹此時對她也是十分恭敬,甚至對她更多了幾分的濡慕。

在原本的軌跡中,劉徹對竇太後的感覺是一種又愛又怕又恨的諸多情緒,而如今這種情緒卻是被嫁接到了陳秋的身上。

竇嬰如今還在好好的朝廷中當差,周亞夫也沒有出事,一直擔任太尉到了如今。

而竇太後與天子的關係良好,就意味著天子可以借用、也想要借用竇嬰的權勢、竇氏的權勢。

建元元年,八月。

天子詔令,拜竇嬰為禦史大夫,位列三公。

此後,朝廷上的諸多局麵呈現出了一種四足如鼎的情況。

中樞丞代表著皇帝、竇嬰代表著皇帝;周亞夫和陳秋代表著的則是這大漢的貴族世家們。

當然,竇嬰以及中樞丞的意見不可能時時刻刻相同,因為中樞丞代表著皇帝意誌的同時,也天然的和臣子的意誌有所對抗。

而周亞夫和陳秋也不同。

陳秋更多的是代表著“黔首”們的利益,周亞夫則是更多的真的代表著權貴的利益。

於是,在這四種勢力錯綜複雜的情況下,建元元年的冬天緩慢的到來了。

.........

匈奴

狼居胥山附近

匈奴的大汗再次一統了這個破損的部落,並且再一次將目光投向了佇立在一旁的大漢。

他舔了一下自己的嘴角,眼睛中帶著些許野蠻的神色。

陳氏如今沒有武將,他的人也著實的打聽了一下陳氏在官渡的那些子弟的情況,加冠之後的青年竟然沒有一個會兵法的!

而大漢朝堂之上,此時能夠用的竟然隻有一個周亞夫!

他的聲音沙啞:“看來,長生天還是庇佑我們的。”

“是時候對大漢再次發動進攻了.....”

這匈奴大汗想到這裡,稍微猶豫了一下:“不過,還是令在長安城中的那些人觀察一下才好。”

“數十年、幾十年的時間都等了,不急於這一時!”

.........

長安城

在得到自家大汗急信的時候,阿紮巴西正在長安城中過著奢靡的生活。

他日日宴飲,此時正迎著月光端著酒杯,大笑著。

“舉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