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挑眉,他看著坐在那裡的董仲舒。
他實在是沒有想到,董仲舒竟然會搶先開口,甚至是直接從袖子中拿出了“策論”。
董仲舒有信心能夠勝過陳無實?
他瞥了一眼陳無實,心中的好奇心則是更加湧現出來。
劉徹接過董仲舒手中的那封策論,其上的字跡乾乾淨淨而又規整,字體是用的改良過的小篆。
這也是如今大漢的官方用語。
一接過董仲舒的奏折,劉徹便看到了封麵上書寫的幾個字:“罷黜百家、獨尊政儒”。
這便是這封策論的名字了。
策論中所書寫的,則是董仲舒這兩年中所感悟出的道理鋪就。
董仲舒在策論中所說,如今天下的局勢已經逐漸的安穩起來,當初對於亂世很有作用的諸子百家的副作用便是顯現了出來。
諸子百家的門客們不受約束,尤其是一些遊俠兒,這些人到處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就像是當年在春秋戰國時候一樣,他們想要扶持不同的王,而使得那些封王重用他們。
董仲舒著重表示了長期如此,會導致什麼樣子的後果,並且將那些分析出來的“後果”都加強了一下。
而要解決這樣子問題的方法是什麼呢?
隻有一個。
董仲舒將其稱之為“罷黜百家,獨尊政儒”。
是的。
因為曆史的影響與蝴蝶,董仲舒在上奏的時候,將政治學也加了進去,並且放在了儒家的前麵,因為他自己知道,如果自己敢說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樣的話來,那麼彆說是天子了,就算是陳氏家主,如今的安國王也保不住他。
至於安國王會不會保他,那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而在這一封奏書當中,關於如何獨尊政儒也是提出了一些簡單的提議,但卻並沒有強烈的說明。
董仲舒在這一封奏書中,強調的核心是另外八個字。
“君權神授、天人感應”
前麵四個字很簡單,意思就是皇帝的權利是上蒼授予的,是神靈授予的,所以如果反抗陛下、反抗皇帝,那麼便是會招惹到上蒼震怒。
這是一種很簡單、但卻是很有作用,尤其是在這種封建時代就更管用了的招數。
因為人們都比較封建迷信。
將君主的權利與神靈、上蒼的威嚴綁定在一起,這樣會大大的提高皇權、天子的神聖性。
當然,有利必有弊。
過度的將上蒼與天子綁定的後果就是,如果上蒼真的“震怒”了,也就是降下了天災,那麼不管皇帝有沒有錯誤,都是成了有錯誤的一方。
“罪己詔”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誕生的。
而“天人感應”則更是簡單。
“臣謹案春秋之中,視前世已行之事,以觀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
“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
“及至後世,淫佚衰微,不能統理群生,諸侯背畔,殘賊良民以爭壤土,廢德教而任刑罰。”
“刑罰不中,則生邪氣;邪氣積於下,怨惡畜於上。上下不和,則陰陽繆盭而妖孽生矣。此災異所緣而起也。”
董仲舒將天地變換、宇宙星辰全都羅列到了他的學說當中,這也是將神學化為自己“目的”的一種辦法,而從劉徹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來,天子很滿意董仲舒的策論。
畢竟董仲舒的策論真的撓到了皇帝的癢處。
雖然對於後麵所說的“有天災”便是皇帝的過錯這個說法有點不滿意,但劉徹也十分清楚,這也是維護天子“神聖性”不可缺少的一環。
陰陽變換、相生相克。
放下策論後,劉徹看向董仲舒,臉上帶著讚歎,甚至對董仲舒的神色、態度也都發生了變化。
他大笑著說道:“董卿之言,深得朕心啊。”
劉徹偏過頭看著陳無實,嘴角帶著一抹笑容,他也很想知道,在如此精彩的“罷黜百家、獨尊政儒”的言論後,陳無實能夠拿出什麼樣子的策論來獲得這一場“勝利”。
為何說是勝利?
因為董仲舒代表的是儒家,即便獨尊政儒中,政治學在前,儒家在後也是一樣。
隻要天子宣布采用董仲舒的學說,那麼儒家的勢頭瞬間便是會飆升到和陳氏一樣的地步,甚至會隱隱約約的超過陳氏。
因為“君權神授、天人感應”是董仲舒提出來的。
將策論遞給了陳無實後,劉徹就一直在觀察陳無實的神色,他想看到陳無實眼睛中的擔憂也好、緊張也好,總之劉徹有些惡趣味的想要看陳無實的神色變幻。
陳無實的神色沒有絲毫的變化,像是沒有看出來董仲舒那篇策論到底有多麼優秀一樣。
他沉默的將一篇策論從自己的袖子中拿出,而後恭敬地遞交到劉徹的手中。
陳氏的人,怎麼可能會對自己沒有信心呢?
便是在這種情形之下,便是在陳無實的這種自信之下,劉徹接過了陳無實的策論。
與董仲舒的策論好似差不多一樣,陳無實的策論標題同樣是八個字。
就連這八個字好像也差不多。
“熔煉諸子、共尊百家”
當看到這八個字的時候,劉徹心中的好奇徹底飄了起來,什麼叫做熔煉諸子、共尊百家?
是一個怎麼樣子的共尊?
他低頭看去。
陳無實的策論與董仲舒相差無幾,在開頭他也同樣是簡要的闡述了如今天下的各種動蕩局麵、諸子、各個階層的複雜,並且順理成章的引導出自己的觀點。
當然,這一點也沒有什麼可說的。
策論便是如此。
劉徹看著看著,眼睛中便劃過一抹驚愕的神色,因為同樣的原因、同樣的分析、甚至差不多的現狀,董仲舒和陳無實卻走了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
董仲舒意圖將百家罷黜,隻留下政治學以及儒家這兩個對朝廷有利的,其餘的不必留下“殼子”,隻將“肉”融入儒家。
而陳無實則是選擇.....
將百家熔煉!去掉所有的殼子,填充到“官學”這個巨大的殼子中。
將百家經典相似的列為一個學科內的內容,將數算、工匠製造等諸多學科全都列入官學!
這便是
熔煉百家!
陳無實坐在那裡,此時的他眸光銳利,像是與之前完全不同。
這便是他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