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朕此生絕不殺他,隻要他不再違反漢法、不再與朕為敵,那麼朕便不許任何人殺他!”
“且給他太師之位,許他平安告老。”
謝訣沒有絲毫猶豫。
這對於王莽來說絕對是一個最好的條件了。
他直接抬起頭看著劉秀,開口道:“此事我能夠替陛下答應下來,若陛下當真能夠做到,我皇當親自前來洛水,與陛下盟。”
劉秀頷首:“朕說話,一言九鼎,怎麼會做不到呢?”
“便定在明年三月吧。”
“於洛水之畔。”
“朕邀天下世家,以陳氏為首,共同見證。”
始建國十一年
洛水之畔
天下諸多世家全都彙聚在這裡,他們要見證一場前所未有的盟約。
而這場盟約的主角有三個。
其一,劉秀。
其二,王莽。
其三,洛水。
事實,還有第四個主角,這個主角便是天下世家之首,作為新帝與漢帝盟約見證者的“陳氏”。
在祭壇之,皇皇蒼、暮鼓聲中,劉秀佩十二旒冠冕於洛水之畔,當著天下諸多世家以及王莽的麵指洛水而誓,言,隻要王莽下罪己詔,說明當年的情況,並且將天命歸還,劉秀絕不追究王莽的罪孽。
“此誓洛水而證,永世不改!”
此言一出,則新帝王莽受降,交出傳國玉璽以及天命之劍,而後天下臣服。
天子果真不追責王莽的罪過,將王莽親自書寫的罪己詔直接丟到了洛水之中,而後大笑著說道:“此乃洛水,洗清爾身也,自此不再為漢賊!”
而後於洛水之畔稱帝改元,改元為“建武”。
是故,始建國十一年又為“建武元年”。
建武元年,天子登基。
登基之後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為自己的親生母親追封,追封為“孝敦肅皇後”,改稱太後,陪葬帝陵。
天子做的第二件事情,則是更改王莽所實行的一係列改革措施。
天子做的第三件事情,則是改革吏治、任用賢臣,打擊貪官汙吏,減輕刑法,而後施行以農為本的國策,基本恢複了當年孝景孝文皇帝時期的一係列政策。
天子做的第四件事情,則是拜安國王世子陳衝為丞相,掌朝政大權。
天子做的第五件事情,則是加封安國王為鎮國王,改安國王世子為安國王,這幾乎已經成了慣例,倒是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但天下接下來做的事情,卻讓人覺著十分驚訝。
他加封王莽為治粟內吏,而後拜其為太師。
時人稱,天子果真一言九鼎,並沒有再追求王莽的罪過。
也正是因此,洛水而誓便成了一個後世所有人都相信的誓言,因為當年的世宗孝光武皇帝真的做到了!
哪怕是殺父殺弟篡國的仇人,都能夠放過!
未央宮中
劉秀、陳衝、王莽三人對立而坐,王莽將當初的一切全都是說了出來,並且臉帶著些許愧疚的神色。
他看著手中的銅鏡說道:“便是因為此物,我才起了貪心,而後做下了這等不忠不孝的事情啊,當真是我的罪過。”
劉秀則是眯著眼睛,接過那銅鏡輕輕的撫摸。
而後嗤笑一聲:“朕,便是天命。”
陳衝同樣看著那尋
常的鏡子,而後微微皺眉,低聲說道:“陛下,這東西若真的有太師所說的功效,當屬於邪物。”
“天命所歸,不過是讒言罷了。”
“陳氏一直堅定的相信,所謂天命不過是“人命”,而人定勝天。”
“還請陛下將此物賜予陳氏。”
劉秀將銅鏡隨手丟給陳衝,而後好奇的問道:“陳氏會如何處理這麵鏡子?”
陳衝眯著眼睛,輕聲道:“陳氏會將此物鎮壓在祠堂之中,由曆代先祖的靈位鎮壓之,讓其不能夠再有所謂功效以亂天下。”
劉秀這才放心的點頭:“那此物便交給陳氏了。”
他站了起來,伸了個懶腰,看向那遙遠的天際。
“天命啊,當真是世人所追尋的事物啊。”
建武二年,天子定都長安,而後將洛陽作為陪都使用。
一時之間兩個都城都各自有各自的發展,長安城作為大漢的基石,一直是華麗而又興盛的,而洛陽作為大漢的陪都,則是因為其特殊性,總體顯得不是那麼的華麗,反而有一種古樸的恢弘之感。
建武四年,太師王莽作為治粟內吏發揮出了其作用,他的確很適合在這個位置奮鬥。
天子為了獎勵其的功勞,故而加封其為“青紫金祿大夫”。
桃花源中
天空中橫斷的那浩蕩長河之中,不知為何傳來一道憤怒的吼聲,那吼叫聲中帶著猙獰和困惑,祂好像並不理解,為何一切都在按照“原本”的軌跡去走,可最後失敗的還是自己。
無儘的星穹當中,一個個黑白的棋子縱橫交錯。
巨大無比的陳野橫貫蒼穹,他半坐在那裡,周身的影子仿佛是閃爍著無比明亮的星辰。
他已然取代所謂命運以及曆史,而橫貫天穹!
當那一雙如同大日的眸子睜開的時候,一道嘲諷的笑聲隨之響起。
“嗬嗬,不過是死物罷了,如何能夠與人鬥?”
他長長的歎了口氣,即便這個時候他已經可以成為“祂”,但他依舊沒有去做,而是堅定的作為“他”而存在著。
陳氏是人的世家,而陳氏的先祖也一定是人!
而非所謂天命!
陳氏所在的唯一目的便是為了打破所謂天命!而非是取代“天”而成為新的天!
這便是陳氏!
陳野開口,如同雷霆聲轟隆作響,他舉起手指,將一切平定。
“自此之後,再無所謂天命!”
“萬古之內,人之長存!”
人,定勝天!
建武八年,天下動蕩全部平息,百姓們再次過了安定的生活。
史書中將其稱之為
新漢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