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大江東去浪淘儘【本卷完】(1 / 2)

在史書,包括後世對新漢的評價都是十分一致的。

他並不是大漢的延續,而是大漢的一部分。

劉秀的身份也好、身的血脈也罷,都是毫無爭議的劉氏嫡係血脈。

事實,在最開始的時候,人們對新漢的論斷是有爭議的,那是發生在七八十年代的時候。

那個時候大明已經解體重組,在重新修訂史書的時候,史學家們對這段曆史有一定的爭議,一些人覺著新漢應該被稱之為“東漢”,因為在兩漢之間有明顯的間隔。

這樣其實“光武帝”可以算是事實意義的開國之君。

而另外一部分史學家、或者說大部分的史學家則是不承認這樣的論斷,他們認為劉秀驅逐王莽而再次成為天子,這並不算是“開國”,因為劉秀還有另外一個身份。

孝慎皇帝的太子。

隻是後來這個太子的位置被廢除了。

在研究史料,以及得到了某些不知名熱心人士的“幫助”下,史學家們發現了當初孝慎皇帝廢黜太子大部分是因為有當時的孝敬慈皇後以及王莽的攛掇。

而後來孝哀皇帝成為天子,也更是證明了這一點。

劉秀的身份並沒有發生變化,他依舊是“孝慎皇帝”的嫡長子。

之後就算成為禮法的“小宗”也不能改變他之前的身份,這樣的身份並不能夠算是“複國”,且因為有不知名熱心人士提供的“王莽罪己詔”原本的照片為證,也能夠證明,原本孝慎皇帝想要立的太子是劉秀。

多方物料加持之下,最後這一段曆史被稱之為“新漢”。

“新漢”這個稱呼與“東漢”不同。

在史學界,東漢與西漢事實是兩段曆史,雖然都被稱之為漢朝,但卻有明顯的差異。

而新漢與西漢則隻是一種稱呼的區彆,他們本質屬於同一個階段。

最顯著的差彆便是,東漢與西漢之間有“漢書”與“後漢書”兩本史書,但漢與新漢卻隻有一本“漢書”貫徹始終。

建武年間,天下大定。

原本在中原華夏混亂期間爭鬥不休、意圖染指華夏大地的西域諸國也再次老實了。

劉秀早在登基之前就想要對這群狼子野心的家夥動手,但那個時候西域諸國既沒有表露出來自己的野心,也沒有將自己的野心付諸實際。

那個時候的劉秀還不算漢天子,在這方麵處理西域諸國倒是有點不對了。

而等到劉秀登基之後,西域諸國瞬間變得老實了,他們知道當華夏大地再次統一安定,那個偉大的國度再次佇立在這天地之間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失去了機會。

他們急忙獻了忠誠,表明自己一直都是大漢忠誠的狗,一點彆的心思都沒有。

之前隻是因為國內動蕩而已,那些試圖僭越的人已經受到了最殘的刑法,此時已經灰飛煙滅,去見樓蘭的那些君臣了。

可劉秀會管這些麼?

答案是,他不會。

即位後的大漢天子劉秀用一種十分霸道的語氣表明了,彆說你們沒做,你們想了。

彆問我怎麼知道的,我說你想了你就想了。

有一個小國的使者在他的國家也算是一個大的貴族,甚至他的姐姐還是王後,他什麼時候受到過這樣的對待?

於是十分愚笨的怒氣衝衝的反問了一句:“想也不能想麼?”

“想也犯法麼?”

回答他的是大漢天子的降罪詔書以及繡衣使者的牢獄。

大漢天子、大漢群臣們用事實證明了一點。

是的。

想也不行。

想也犯法!

那個小國的國王在聽說了自己小舅子惹得事情之後,也十分惶恐,之後下令將這人的全族包括那位正在寵愛的皇後全都殺了,然後將他們的人頭送往長安城。

當然了,這些人的人頭還沒有抵達長安城,就讓大漢的將軍攔截了,之後表明會替他書。

兩個月後,等待這個小國的則是率領大軍的大漢將軍。

三個月後,這個世界已經沒有了這樣一個國家了。

西域再次變得安靜了起來。

而其餘諸國見到這樣的場景,心中都是歎了口氣,他們明白,這個國家不過是一隻被殺了的雞,目的便是給他們這些猴子看。

讓他們這些猴子不要有彆的想法。

於是,西域諸國們各自都有表達自己忠誠的辦法。

產出汗血寶馬、以及戰馬的國家加大了對漢朝產出馬匹的數量,而其餘的國家則是敬獻礦產、敬獻寶石,甚至有一個小國獻的是更加遙遠的西方國度的堪輿圖。

大漢天子對這副堪輿圖十分喜歡,他將此圖日日掛在未央宮中欣賞,而被他惦記著的西方國度在通過商人得知了這件事情之後,整日提心吊膽,生怕大漢天子一個心動之下,派遣兵馬西征

建武年間的天下安寧,而光武皇帝的各種政策也十分的偉大,這一點就不必再說。

在這個時期,雖然依舊

是以農為本,但如同在秦初、漢初一樣,光武帝大幅度的提高了匠人的地位,也正是因此,這個時期有許多“發明”出現。

當初陳氏所發明的“造紙術”則是再次被改良,所使用的材料更加低廉,造出來的紙張則是更加完美、好看,當然了,民間的大多數人依舊還是使用陳氏所造出來的紙張。

畢竟新的“造紙術”還沒有廣泛的流傳。

等到建武十五年的時候,天下再次進入了長樂安定的盛世年代,人們縱情的歡快的享樂,感慨著身為大漢子民的快樂。

後世中曾經進行過一次討論。

在一個迷茫的階段,所有史學家也好,文學家也好,都在思考。

這個霸占了中原大地的民族到底應該叫做什麼?

後來,那個時候的某位陳氏子弟將漢書中所記載的這些拿了出來,更是說明在遙遠的西方國度,一直稱呼他們為“漢”,在那個時候,民間也再度想起來了文景之治、永元盛世、光武盛世等等諸多盛世的生活。

於是這個古老的民族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稱謂。

“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