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曹丕對視一眼,都是歎了口氣。
隻是很可惜的是,中間出現了兩個問題。
第一,“祖天師”前往大虞,成了大虞的丞相。
第二,曹丕這小子和他爹一點都不像,命是真的短。
如果僅僅是第一點的話,陳英並不害怕。
雖然“陳朱樓”被譽為陳氏有史以來、甚至天下自古以來最為聰慧的“天縱之資”,被人稱為“神鬼莫測”,但是他陳英也不是什麼笨蛋。
但可惜就可惜在,天不假年。
曹丕緩緩的歎了口氣,他與陳英想到了一起,若是上蒼再給他十年的時間該有多好啊。
“陳兄啊,我走之後魏國便全數交給你了。”
他的眼眸中帶著些許的遺憾。
正統十年,秋。
天子病重。
魏國天子下詔,立長子“曹叡”為皇太子,暫時執掌朝政。
以司馬懿、陳英、曹爽等人為監國輔政大臣,其中以“陳英”為輔國大臣之首,一應朝政事務,全部聽從陳英之決議。
正統十年,冬。
長安
未央宮中
已然成為了皇帝的劉備坐在未央宮中,周身冰冷。
他緩緩的歎了口氣,眼前似乎能夠看到這些年一個個離去的故交。
“孔明啊——”
劉備的聲音蒼老,像是一隻疲憊而又無力的老虎。
他的眼睛中帶著些許的沉暮之色,整個人坐在那裡,老而無力。
“我之時日,大抵上就是這幾個月啦。”
劉備眼眸中帶著笑意:“我走之後,若是禪兒可以輔佐,你便輔佐他,若是不能輔佐.”
他的眼睛中帶著蒼老:“若是不能輔佐,你便主持著朝政,到時候無論是與曹魏合流,還是直接降了大虞,都可以。”
劉備拍著諸葛亮的手,這些年他對於匡扶漢室的心願依舊熱烈如火,但他自身卻是看開了許多。
“我等已然竭儘全力了。”
“哪怕是高皇帝再側,也不會指責你我。”
他握著諸葛亮的手,眼眸中的光芒卻和火焰一樣明亮。
“你我之功過,自有千古後人評說!”
諸葛亮與劉備執手,眼眸中隱有淚光。
“陛下——”
“臣,定然不負陛下所托!”
桃花源中
劉邦坐在那裡,靜靜的看著麵前的水鏡,臉上卻沒有那些子嗣以為的傷心難過,畢竟如今明眼人都能夠看出來,大漢的命數已經到了。
劉徹被自家老爹碰了碰肩膀,隻能無奈的上前一步。
“曾大父,世上之事,大多如此。”
他較為開朗的說道:“好歹咱們大漢傳承了四百多年呢?”
“總比某個”
話還沒說完,劉邦的一隻手瞬間伸了過來,將劉徹拉到一邊,而此時一柄長劍從天而降,直接落在了剛才劉徹所站的地方上。
太阿劍!
劉邦訕訕一笑:“那個,那個政哥啊,你彆生氣,我這玄孫子不是故意的,他不是那個意思。”
遠處,嬴政慢悠悠的走了過來,瞥了一眼劉徹,看在如今凡俗情形的麵子上沒有跟劉徹一般計較,畢竟是小輩。
他隻是說道:“你覺著你曾大父很傷心?”
劉徹有些迷茫,其餘的大漢皇帝也都有些茫然。
難道不應該麼?
嬴政隻是笑了笑,讚歎的看著水鏡。
“就如同當年大秦覆滅的時候,我不曾有多難受一樣,如今的劉季也是一樣。”
“四百年的大漢,這個叫劉備的給了他一個體麵的結局,就像是當年的“子嬰”一樣。”
“此為天命,非人之過。”
嬴政微微的歎了口氣。
他看著蒼天上空,那懸浮著的命運與時光長河,也看著那閉目的“陳野”,輕聲說道:“陳祖已然在儘力改變所謂天命了,這已然是大漢最好的結果。”
劉邦也是哈哈大笑:“不錯不錯。”
他看著凡俗的劉備:“等這小子來了,必定要與他好好聊一聊!”
正統十一年,春二月。
大漢天子“劉備”崩,傳位於太子“劉禪”。
令“丞相”諸葛亮監國,並且讓劉禪拜諸葛亮為“義父”,自此劉禪稱諸葛亮為“相父”。
天子諡號“昭烈”。
是為“漢昭烈帝”。
這一年是正統十一年。
“昭烈帝者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
“評曰:昭烈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太祖、魏武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托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乾略,不逮虞成武帝,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雲爾。”——《史記·漢書·昭烈皇帝本紀》
越月旬,百事皆不順。
正統十一年,春三月。
就在大漢天子昭烈皇帝病逝的一個月後,大魏天子曹丕病逝。
年僅三十餘歲。
臨終前詔曰,傳位皇太子曹叡。
拜“陳英”為相,掌軍國大事,拜司馬懿為大將軍。
這一年,是正統十一年,也是公元231年。
繼位者們登上皇位。
這持續了幾十年的亂世,似乎要迎來終末的結局。
這是繼任者、也是開創者。
新的時代。
正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