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五石散(1 / 2)

會稽山上

些許雲朵飄散在半空中,不斷的流淌著,像是無儘的河水一樣。

這裡向來是南方眾多世家子弟聚會的好地方。

謝玄走在一旁,臉頰上帶著些許笑容:“陳兄,這便是此次聚會的地方了。”

“會稽山啊,向來是鐘靈毓秀的。”

陳瀟走在一旁,臉上帶著些許笑意,他隻是讚歎的說道:“的確是好地方,倒也當得起謝兄的稱讚了。”

他頗為好奇的一邊走,一邊看著:“隻是這一次集會的主人家是誰?”

謝玄一拍腦門,這才想起來還未曾給陳瀟介紹衛寧,當即便開口解釋道。

“陳兄,這一次的集會是由“衛氏”的“衛寧”組織的。”

“衛氏是——”

他還未曾說完後麵的話,陳瀟便點了點頭說道:“我知道衛氏。”

“前朝的時候,曾在曹魏朝廷中為尚書令的衛氏嘛,之後跟著謝氏以及王氏來到了臨京城,投靠了我朝,再之後於“戊戌之變”中得到了天子的寵幸,最後成為了江南四大世家之一的衛氏嘛。”

陳瀟的眼睛中放著光芒:“我不曾聽說過這位衛寧公子,倒是聽說過他兄長的名字。”

“那位“看殺衛玠”的衛玠便是他的兄長?”

謝玄倒是沒有想到陳瀟竟然知道衛氏的名字,但聽到後麵也無奈的拍了拍額頭,這卻不是什麼好名聲了。

“的確是那個衛氏。”

陳瀟有些感慨,但也有些好奇心萌生了:“這位衛寧公子與他的兄長樣貌有幾分相似?”

謝玄回答道:“大約有七八分吧。”

他解釋著:“在江南之地,衛寧也頗有才名。”

“江南世家大多喜歡清談,而這位衛寧公子則是一位清談大家,許多人都敗落在他的手下,但敗在他手下的人卻都不曾對他有什麼怨恨的情緒——這便是因為他這張臉頰了。”

謝玄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的說道:“當年陳氏有一位子弟前來江南遊曆,與衛寧公子一見如故,與之清談三日,最後卻也敗落在其中。”

“最後一次敗落的時候,那位陳氏子弟將杯中酒飲儘,而後感慨。”

“清談之事,世上何人能越得過衛氏的寧公子呢?”

“這世上能夠超越衛寧公子的,恐怕就隻有我的兄長了。”

說起來這件趣事,謝玄的臉上還是閃過一抹無奈的神色:“當時這話讓衛寧名聲大噪——畢竟就算那位陳氏的子弟不是什麼有名的人物,可他卻依舊是陳氏的子弟,較之尋常世家子弟要強上許多。”

“他都敗落衛寧之手,由此可見衛寧的才華了。”

陳瀟對此倒是沒有什麼表示,隻是笑著說道:“那位陳氏子弟我倒也是認識,是我七叔的兒子,之前一向驕縱,他回到陳氏中一直閉門不出,我還以為怎麼了呢,原來是敗落在了衛公子的手中。”

他手中的扇子猛地合了起來,砸在了自己的手中。

“走走走,見一見這位赫赫有名的衛公子吧。”

“我心中倒是真的好奇起來了。”

會稽山巔

諸多世家子弟早已經彙聚在此處的亭台樓閣處,在山峰之巔修建這亭台樓閣自然是要耗費無數的財富以及人力了,據傳聞,為了修建這座“休寧閣”,四大世家耗費了數百萬錢、期間更是動用了無數的人力,光是役夫和工匠都征調了數十萬。

這是一座由人血彙聚成的亭台樓閣。

衛寧坐在那山峰之巔,臉上的神色淡淡的,他的手拿著那杯子,更顯得手指的潔白與無暇,像是一塊美玉一樣,而那張麵若好女的臉頰則更是令人心動。

周圍不少世家子弟圍攏在他的身邊,都是有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衛寧本身也知道這一點,但是他卻並不在意。

自從他的兄長死了後,衛氏便一日不如一日了,他的父親將他這個肖似“衛玠”的衛寧推出來也不過是為了給衛氏撐一撐麵子罷了。

他垂著頭,眉宇中帶著些許嘲諷。

以色侍人能得幾日好?

隻是可惜了,他的父親憑借著兄長的名聲得到了無數的好處,早已經迷失在了這其中,看不到危險正在一步步的臨近。

那幕後之人怎麼可能是那麼一個好人呢?

他的眉宇中帶著幾分哀愁。

然而正是這幾份哀愁顯得他更加的“嬌俏”與“嫵媚”了,倒是憑空叫身邊的幾個世家子弟心中如火一般在燒著。

遠處傳來腳步聲,緊接著便是一聲連著一聲的恭迎聲。

“玄公子來了,這位便是陳公子吧?”

衛寧也隨之站了起來,看著走過來的陳瀟以及謝玄,拱手行禮:“見過兩位兄台。”

他感慨的說道:“兩位能赴這會稽山之宴,當真是令寧心中感慨萬分,也使這會稽山蓬蓽生輝啊。”

陳瀟倒是笑了笑與他客氣了幾句,而謝玄則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這本就不是他的主場。

南方諸多世家子弟的宴會都是什麼樣子呢?

與北方世家的集會是不同的,他們之間大多數柔情愜意、帶著些文人雅興,而江南世家則更是如此,隻是比尋常的南方世家更多了一點——清談。

自先皇即位,再次開始打壓世家之後,一直到當今即位,都不曾放鬆對南方世家的打壓。

先皇以及當今都十分清楚,南方世家當年幫助穆總皇帝登上皇位,掌控天下,從而立下了從龍之功後,便借助著這點恩情、攜裹著大勢在南方自立。

這南方與其說是大虞的南方,不如說是這江南四大世家的南方。

四大世家中,王、謝兩族在明帝時期便是鼎立相助大虞的,而衛氏則是投機取巧,在閭氏的暗中指使下才得窺天機幫助當時不受寵、且被元帝三次貶謫到南方的穆帝,至於最後的夜氏麼,則更是離譜。

夜氏也同樣是在大虞初期便投靠了大虞的,隻是在大虞的眾多世家中,一直都不算是多麼強盛的世家,頂多算是一個二流、乃至於三流的世家,連衛氏都不如。

隻是當初元帝在位期間,夜氏的那位先祖掌握了京都中的一部分禁衛。

那會元帝突然崩殂,陳氏的先祖還未曾入朝。

夜氏的那位先祖便以禁軍裹挾,掌控了京中局勢——待到陳氏反應過來的時候,穆帝已然登基。

一夜之間,天地巨變。

而穆帝除卻得位可能有些不正外,當皇帝倒也合格,陳氏就更不想、也不能乾涉了。

穆帝登基之後,因為起身自南方諸多世家,所以對於南方諸多世家也大肆封賞獎勵、甚至連帶著江南諸多地方也得了獎勵。

也正是因為這些政策緣故,南方的諸多世家才得以發展起來。

穆帝得位不正,自然要縱容出了大力氣的世家們,也正是因為如此,不入流的夜氏以及衛氏才直接拔升到了江南四大世家的位置。

與王謝這種真正有大功勞的世家幾乎相同了。

當年夜氏女外嫁蠻夷的時候,當時的穆帝甚至親自對其加封——加封為郡主,這簡直是前無古人的賞賜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