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鳳娘猛地將針線籮筐扣在上頭,
葉大富起身跳到門口探頭四下打量,
葉銀則出了門,抱著熊一樣的膀子在門外踱步。
就連最小的葉璃都知道小聲警告葉盞:“噓——”
玉姐兒給妹妹解釋:“炭場巷亂著呢,被人盯上給你偷光怎麼辦?”
葉盞訝然後便深表讚同。
汴京治安雖好,可任何時代都不缺小偷,
她穿越後一直在大家族做丫鬟,卻忘了外頭險惡。
於是收好東西,跟家人講講財物來曆:
葉盞服侍的蓮花姐姐是個好人,特意尋了機會把葉盞身世講給府裡老太君解悶,
老太君喜歡聽這種大團圓的故事,嗟歎兩句賞賜了些東西,
手下的太太奶奶們討好湊趣,也跟著送了些。
因此葉盞得了兩匹細布、一個銀包金的金馬鐙戒指、一個銀鑲紅紋石戒指、兩套太太們的舊衣服。
幾個相熟的大丫鬟也給葉盞送了些東西:幾方繡得極精致的汗巾兒和兩朵絹花。
其餘就是葉盞的衣服和這些年做丫鬟的積蓄了:二兩銀子。
這二兩銀子是她十多年的工錢、得的彩頭和年節賞賜積攢而成,
由蓮花代為保管,蓮花非但沒貪墨還添了幾錢碎銀湊了個整數。
宓鳳娘迅速對財物做了分配:“銀子家裡隻拿一兩,其餘戒指和絹布絲帕荷包都算作你的私產。”
一兩銀子對富貴人家不算什麼,可對窮人而言卻夠嚼用幾天了。
一人一天吃喝花20文,一千文夠家裡花七八天了,
若是在汴京以外的城市還能花更久。
“盞兒願意怎麼花她的私產那是她自己事,其餘人不得生事,你們可同意?”
家人自然是同意。
把錢財收進角落的夜壺裡,宓鳳娘這才吩咐孩子們各自行動給盞兒接風。
葉大富打發玉姐去巷口打一錢豬肉,從門口的大缸裡撈出一條乾閉甕菜①,
“豬肉燉甕菜可吃得慣?”宓鳳娘想好好做一頓給女兒接風洗塵,“再清蒸條風魚,買些鮮鯽魚做配。”
“娘,你可彆糟蹋了糧食,請隔壁的趙大娘幫忙做吧。”金哥捂著還在發疼的腦袋瓜子連忙阻止,“端午時您做的鯽魚又腥又多麟,我半年沒吃葷都下不去筷子!”
“我怎麼糟蹋了?”宓鳳娘叉腰,橫眉冷對忤逆子,“再說了,找人幫忙不得浪費工錢?”
“我來吧。”葉盞趕緊出手,“我從前在府裡大廚房幫工,會點灶上的活計。”
家人將信將疑,葉盞也不多解釋,洗手開始準備。
她將買來的豬肉切片,這塊五花肉帶肥帶瘦,還有好大一塊純肥肉。
若是在現代賣肉顧客肯定不要肥油,但在油脂匱乏的古代可要好好感謝屠夫。
葉盞小心將雪白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