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快穿:女配的肆意人生》全本免費閱讀
原主死在了1972年的夏天,暴雨多發的季節。
不過趙建蘭還好好的活著呢,因為她根本就沒去搶修堤壩。
小桔子說:“她那也不能叫‘好好的’活著吧,頂多叫活著。”
下了鄉的趙建蘭沒錢、沒物資、沒有勞動能力,連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不齊全,說起來是很慘,但其實,和她差不多境況的知青也有不少,和她條件最接近的,也就比她多床被子。
大家磕磕絆絆,都慢慢適應了。這批下鄉的知青,大部分還都是熱血上頭的情況,帶著響應領袖號召建設大好河山的雄心壯誌,是有克服困難的決心和毅力,並且具備互幫互助精神的。
這群知青裡,最小的隻有15歲,小學畢業,自己主動報名下鄉,和她18歲的姑姑一起來的。還有一家兄弟姐妹5個,有四個都來了,隻留了最小的一個在城裡。
趙建蘭剛下鄉的時候,得到了很多幫助。那是1月份,正是天氣陰冷的時候,看她沒有被子,有位女知青就主動邀請她睡一個被窩。
但是第二天,這位女知青就放下了助人情結,因為趙建蘭搶被子,害的這位女知青一夜沒怎麼睡,扯又扯不過來,叫醒她把被子讓回一點,趙建蘭還發脾氣,第二天更是陰陽怪氣,說什麼“我今天晚上可不敢和你睡一起了,用你點被子,一夜叫醒我好幾次,不願意跟我一起睡你早說啊,彆拿我掙好名聲”。
差點把那位女知青氣死。
接下來又輪轉了幾天,她把一起插隊的女知青得罪了一個遍。
沒人肯幫她了,趙建蘭隻好把自己帶來的所有衣服全都蓋在身上睡覺,第二天早上起來吸溜著鼻子噴嚏連連,可憐巴巴的看著大家。
女知青們怕自己會忍不住心軟,全都垂下眼不去看她。都是年紀輕輕沒經曆過什麼事的年輕姑娘,最小的才15,最大的也不過19歲,心狠不到哪兒去。
趙建蘭惹人煩的地方還不僅僅是被子的問題,知青點輪流做飯,大家都要參與。有的人不太會做,但是人家認真學習,很快也就能上手了。畢竟也就是煮個粥、捏個窩頭、切點鹹菜條的事,不算難學。
但是,趙建蘭不會做,也不肯學,還淨挑刺。天天抱怨飯難吃。
這誰能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