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做軍醫》全本免費閱讀
熱心的校官姓王,大名王樸實,是邕州大營的武騎尉,年三十四,生得黑麵粗髯的,看上去比實際年齡更老。
眼下傷兵還不多,這裡大多是操練時不小心受傷的士卒,或是頭疼腦熱拉肚子前來看病的人。
“王武騎?來看病?”
坐診的大夫六十左右的年紀,胡子一大把,見王樸實進來便問道。
王樸實拍了拍王清的肩膀,“張醫官,正巧您在這兒!給你們這裡送個小子,學過醫,人又機靈,今天在送新兵的路上還救了一個發了羊……羊什麼?”
“羊角風。”王清提示道。
“噢,羊角風,他幾下子就治好了,你看看留他在這裡,給你們幫幫忙。”
行外人覺得了不起,但做大夫的,哪個還不知道羊角風發病的特點。
那張醫官自然不以為意,隨意打量王清幾眼道:“之前已經送了幾個來了,打下手的不缺人。”
拒絕之意很明顯了。
王樸實歎了口氣,拉著王清離開,“走吧,咱再去彆處問問!”
“謝謝你王武騎,可我想再試試。”
她轉身又回到張醫官麵前,鞠了個躬,想想不大對,又學著古人作了個揖,自告奮勇道:
“張醫官,我學過五年醫,會看病,會開方,會采藥,會處理傷口,您留下我吧,我什麼都能乾!”
張醫館抬頭看她,眼神中透著深深的懷疑。
王清繼續推銷自己,信誓旦旦地說:“我家中就是以采藥為生的,如果藥材不夠用了,儘管交給我。”
張醫官起身,去藥櫃裡拿了幾味藥材讓她認。
王清又聞又看,說:“這是杜仲,性味甘,溫;歸肝、腎經。功能補肝腎,強筋骨,安胎。主治腎虛腰痛,筋骨無力,妊娠漏血,胎動不安。
這是川芎,性味辛,溫;歸肝、膽、心包經。功效活血行氣……”[1]
王清將所有藥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以及其他知識精準無誤地說了出來,畢竟考試一級重點內容,她倒背如流。
張醫官微微點頭,“都看過什麼書?”
王清本想把自己知道的古代醫書全部吹一遍,可又怕他提問,便實話實說:“《傷寒論》《金匱要略》《黃帝內經》。”
“《難經》《脈經》《神農本草經》沒看過?”
王清如實回答:“沒有。”
這個上課也好,考試也好,都隻涉及基本內容和意義。至於具體深入的學習,學校沒開課,老師更沒教過,考試也不考。
雖然她知道,這三本書很重要。可是在現代,又有幾個學中醫的人認真讀過呢?
張醫官道:“那你把《傷寒論》的《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證治十九》背給我聽聽。”
什麼?!
這段王清倒還有印象,老師上課幾句話帶過,因為不是重點條文,也不在考試範圍,她根本沒背。
就算背了,考研也不考,應付完期末考試誰會再看,早忘得一乾二淨。
王清啞巴似的,引得張醫官催促:“背啊。”
“我……我忘了……”王清撓頭。
張醫官的臉色有些沉:“《傷寒》都記不牢,你怎麼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