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零饑荒,九姊妹共立新門戶!》全本免費閱讀
五十年代初期的煤炭價格各地都不一樣,而且煤的品質也是三六九等,像他們這普通人用的煤,一斤差不多要兩千元,陶昌義先買了一百斤備著,過後再買,畢竟買的多也是占地方。
而且這煤都是散的,需要80%的煤+20%的黃泥以及水調和而成,後再用專用工具做成蜂窩煤。
不過蜂窩煤是七八十年代以後才有的樣子,那種更有利於燃燒,現在還都是做成塊兒曬乾。
陶昌義把煤買回家之後,在院子裡做好之後曬乾,再用板車送到縣城。
所謂的板車就是後麵是四四方方可以裝載的凹槽,前麵類似於改裝自行車,一共用三個輪子,車板下麵兩個輪子,車座下麵一個大輪子,這種車就是三輪車的前身,這是陶昌義找人特意改造的車,平時全靠這個跑縣城,相當便利。
廚房的灶具也都是從前酒館裡做下酒菜時候買來的,包括碗碟什麼的,全都是現成的,要不說這薑還是老的辣呢,做小吃的確投資小。
三十平米的罐子裡中間擺了四張方桌,兩邊擺了兩張長桌,小本生意,剛開始做,不能顯得太擁擠。
靠牆的桌子是定做的,就釘幾個板兒,磨平後刷漆,配上幾個凳子就行。
等忙完這些後,也差不多到了正月底。
孩子們已經開學,過了龍抬頭,陶家小吃店就正式開始營業了。
開業當天還請了舞龍舞獅隊在店門口助興,鞭炮也放了兩掛,開業前三天吃一碗餛飩送一個包子。
不愧祖上都是生意人,瞧瞧這陣仗,熟門熟路的很呐!
豬肉、大蔥、雞蛋、豆腐都是從周邊村子買的,豬是現殺活豬肉,陶昌義很注重這點,畢竟是進嘴的東西,哪能不上心?
豆腐是從祖上就開始做豆腐的人家買的,全部用山泉水做出來的,非常好吃。
雞蛋是挨家挨戶收購的,要不說開小吃店,就少不了這樣的折騰呢,陶昌義就適合乾這個。
唐翠花是個非常得力的助手,趙伶俐乾活也麻利,兩個人配合的非常好,新店開業有了宣傳,就會有人上門來吃,隻要你的味道好,就能留的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