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畝地,收完麥子之後,一部分種玉米,剩下的一半就種上紅薯,紅薯產量高。
要不是冬小麥期間種不了其他作物,可能這麥子真要舍棄了。
在沒有農藥化肥,也沒有抽水泵的年代,種地全靠老天爺賞臉,畢竟他們家地附近,既沒有河,也沒有湖,要想莊稼長得好,就得舍得付出,純粹靠天吃飯的話,那產量可能更低。
誰都知道農民是最不容易的,生意好做,可在政策麵前,那就是海浪中的小船,隨時都有翻船的可能,為了這一家子能夠吃飽飯,睡好覺,陶昌義夫妻倆也是思慮良多。
前一世的唐翠花生活在農村,嫁的也不好,她的很多消息渠道是封閉的,甚至對於陶昌義提出的諸多問題,都不能完整且靠譜的表述出來,她能給出的隻是大致的一個脈絡,具體如何,還得靠夫妻倆自己決斷。
9月中的時候,陸陸續續就有人開始掰玉米了,今年雨水多,太陽足,玉米棒子熟的也就早一些。
然冬小麥卻不是收了玉米就能種的,得有經驗老道到田裡看準時機種植。
小麥一旦播種過早,容易造成冬前凍害,不利於優質高產。
播種過晚,不利於產量的提高。
而適時的晚播,有利於冬前穩健生長,安全越冬,也能減少病蟲害。
俗話說:“麥無兩旺”,“小麥就怕‘大耳朵’”,就是這個道理。
而收完玉米還有很多事兒要做,一部分秸稈燃燒後的草木灰,能為土地增肥殺菌,另一部分玉米杆子拉回家,則是很好的助燃材料,冬天燒火做飯啊,會很方便。
玉米葉子他們家店裡蒸包子饅頭,烙個菜餅子啊,都能用的上,拿回家清洗乾淨晾曬乾,疊起來,一遝一遝的送到飯店裡,不僅環保,蒸出來的食物還自帶玉米的香甜味兒,非常難得。
這還是小酒提出來的建議,所以今年秋收,大人在上麵掰玉米,她就坐在涼快的地方整理這些玉米皮,像那些腐爛發黴的就不要了,統統扔到田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