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後來大宋又沒有滅掉西夏國,絕望的西夏國大罵痛罵大遼國無信背義的同時,隻得依靠自己了。西夏國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冒險把自己遷進了生存條件環境十分惡劣危險的大沙漠中,利用自己對大沙漠地理位置環境特點優劣充分掌握了解的優勢,誘宋軍深入沙漠。
宋神宗恐遼國再反悔乾預,為了急於取勝迅速滅掉西夏國,明明知道沙漠氣候惡劣,知道宋軍對沙漠的情況不了解,卻仍然下令宋軍進入沙漠,與西夏軍作戰。
開始宋軍雖然仍然接連獲勝,但是,宋軍因為沒有駱駝,又被西夏軍因為對沙漠條件的掌握,被西夏軍誘敵深入,進入沙漠複地後,後勤運輸補給顯得非常困難,補給不上去,宋軍又被西夏軍引誘迷了路,數十萬將士,最終被餓死渴死凍死在沙漠中,令宋軍不得不無功而返。最後隻和西夏國拚了個兩敗俱傷,令宋神宗聽後不由寒憟而落淚,再也沒有信心和西夏國打下去了。隨即,王安石再在神宗心裡由此而失去寵信。
西夏國雖然利用沙漠的特殊地理環境的優勢重挫宋軍,但經過這次大戰,也元氣大傷。西夏軍幾乎遭遇到了滅頂之災,被宋軍打的潰不成軍所剩無幾。西夏國又被大宋攻占了不少國土去,苦苦勉強支持到宋神宗下令撤兵後,再國勢在很長一段時間一蹶不振。
宋神宗動用了那麼多宋軍,又傷亡了那麼多軍隊,因為怕遼國的再次乾預讓他滅西夏心急,而最終讓幾十萬宋軍葬身沙漠,還沒有滅掉西夏國。卻又被大遼國違背澶州之盟,無端提高到每年向大遼國進五十萬的歲貢,比原來每年整整多了二十萬,幾乎快多了一倍,就心裡十分氣憤。一直到臨終要駕崩之時,這口氣都沒有出來。氣憤的臨終遺詔,由此而改變了大宋自太宗以來不封異姓為王的祖訓。遺詔為凡有能滅掉遼國,收複燕雲十六州之人,異姓也可封王。
宋神宗的這份遺詔,儘管在當時有違《澶淵之盟》的精神,但是,宋神宗一直氣憤的認為是遼國遼方違背澶州之盟在先,他在位時在元豐五路伐夏,與西夏國兩敗俱傷損失慘重之後,再一直沒有條件去回擊遼國,又忽然病的突然,在酒桌上一陣子就不會說話得病不能自理,直到駕崩,再一直沒有機會違背澶州之盟。他臨終這樣的遺詔,也是對遼國違背澶州之盟,往後或許感到可以實現的一種對遼國有力的回擊,和心中的願望。宋神宗就是帶著這樣的願望,和心中出不來的氣憤,駕崩離開了人世。
此,這就是童貫所說的三十萬歲貢提高到五十萬的緣故。並且在那次作戰中,童貫還親自率領軍隊,儘管那次仗打的很苦,卻給西夏軍遭成了毀滅性的打擊,這些童貫怎麼會不深深的記在心裡呢?尤其宋神宗臨終遺詔,更是吸引著童貫千方百計一心要滅掉大遼國,收複燕雲十六州,做到異姓被封王。於是,他就千方百計的要尋找這樣的一個人才。如今他終於發現了馬植,偏偏具備了這方麵的見解,又會說能道,完全具備了在他看來一種緯天經地的才能,在這眼看說服著皇上大計即將實現成為現實的時候,偏偏**江跳出來不自量力的,不斷的詆毀馬植的良策,他能愛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