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八回:二人進宮薦良賢·李綱提出十條件(1 / 2)

英雄三婿傳 安奇趣記 4111 字 6個月前

宇文虛中道“莫非你說的是象孫臏這樣的人?是個已殘之人?”

吳敏道“那道不是,隻是此人不會本領,是個書生,恐眾將不服。在這種危難之際,若眾將不服,他就是有天大的本領恐也無力回天。我若此時薦他出來,讓他無故拿這麼一個燙手山芋在手中,不但害了他,反而還於事無補。”

宇文虛中道“你說的是何人?此人即能當此大任,其必有辦法有能力讓眾將服他,在這種時候你還顧慮什麼?豈不聞三國時的東吳能敗蜀國劉備七十萬大軍的陸遜也是個書生?你快說,此人是誰?”

吳敏道“此人姓李名綱,字伯紀,號梁溪先生,是常州無錫人,我與此人有一麵之交,我見此人以往胸有大誌,論軍論勢獨有方略見解,且此人又膽大心細,敢作敢為不拘小節,我就認為此人以後必非常之人。”

宇文虛中道“即然李綱乃如此之人,我們此時在國難之際不向皇上推薦何時推薦?”

吳敏道“話是這樣說,不是怕有個萬一嗎?在沒有看到此人展示才華之前總是讓人難以放心,萬一弄不好一旦京師有失,此責任重大,關係重大啊,老夫道不要緊,那時反而害了李綱了。誰都知道,與金軍作戰,就目前狀況守京城,這是個燙手山芋,如此豈不能因為這個燙手山芋害了一個本來應該是能人的人才之人嗎?”

宇文虛中道“即是人才,你又怎麼知道會被害了呢?你聽說過是人才的關鍵的時候會被害了嗎?”

吳敏仍猶豫不決,宇文虛中為了打消吳敏心裡的顧慮,就道“說起那李綱,我也見過,但我沒有你這麼與他交往深厚,但我看此人之狀,非失敗遭難之相,難道吳太傅這點沒有看出來嗎?”

吳敏心裡想了想,再想想李綱之相,感到宇文虛中說的也是。看李綱之相,確實不是失敗遭難之相,李綱之相總是讓人看起來麵帶春風,兩目有神,麵色光澤紅潤,如何是個將要失敗落難之人呢?此恐就是在這國難時李綱就成大功勳之時。於是,就隨下了決心,有兵部尚書宇文虛中作陪,進宮求見宋徽宗。

宋徽宗將二人宣進金殿,二人叩見宋徽宗畢,宋徽宗賜座問“不知二位愛卿見朕有何事情?”

吳敏道“陛下,金軍眼看將臨京師,不知陛下要如何退敵?”

宋徽宗道“愛卿,你問朕,朕問誰?你看如今金殿之上,有那個能出來與朕分憂?到關鍵時候還不都啞口無言了?也就宇文愛卿還敢說話,宇文愛卿向朕提的事讓朕都照做了,可是眼前這退敵該怎麼辦呢?總不能讓朕自己去掛帥吧?你看看那個不是聽到金軍的消息臉色變了樣,再不敢言語,有那一個可以擔當退金軍的大任呢?”

吳敏想了想,但又心裡又有些猶豫,就瞅瞅宇文虛中,宇文虛中道“太傅,你有什麼話儘管向皇上說來。”

宋徽宗也連忙道“是啊,吳愛卿,你有什麼話儘管和朕說來,對錯朕都不怪。”

吳敏終於心裡仍有顧慮的紅著臉道“陛下,臣知一人可當此任。”

宋徽宗臉色立刻轉憂為喜追問道“吳愛卿,你快說是誰?是何人能在此時出來與朕分憂?”

吳敏道“陛下,此人姓李名綱,是個書生。”

宋徽宗一聽,馬上又失望了,道“就是那個紅麵書生李綱?此人乃一個書生,怎能上陣退敵?又怎麼知道領兵打仗的事呢?不會誤了朕,讓朕把京師拱手讓給金人吧?”

吳敏道“陛下,即不信臣,臣也再無話可說了,陛下不見三國時的陸遜?其不也是一書生嗎?如何?敗退劉備七十萬大軍。”

宋徽宗想想認為也是,再一想心道反正如今再沒有人敢出來擔當此大任。要答應又怕這書生難當大任失了京城,要不答應,金兵來了無人退敵不也把京城讓給金人了嗎?就在心裡分外痛苦的在

選擇與不選擇中拿捏想了一會,最後還是覺得就選擇吧,不選擇不是更慘嗎?於是就分外心情沉重的不安道“好吧,那就把李綱先宣進宮來讓朕看看,就這樣決定了吧,朕讓李綱全權處理京城防務事宜。”

於是,李綱被宣進宮,叩見了宋徽宗,李綱一看吳大人和宇文大人都在,就心裡知道了八九,叩見皇上畢,宋徽宗給李綱賜了座,就道“李愛卿,朕想把京師防務全交給你全權負責,不知你有何良策退金軍?”

李綱道“請陛下答應我十個條件。”

宋徽宗道“那十個條件?你儘管說來朕聽,隻要朕能滿足的,朕一定都會答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