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政和風雲 27 三堂會審(2 / 2)

眼瞅著就要衝到開封城城門,楊崢哪裡肯乾,忙大喊大叫了起來。

“來人啊,我是楊家後人楊崢,開封府要殺人滅口了啊。”

楊家後人的熱度還沒過去,楊崢這一嗓子,頓時引的眾人朝這邊看來,就連城門口的守將也都朝兩個衙差看了過來。

兩個衙差臉色發白,對視一眼,調轉身形,又朝原路奔了回去。

楊崢這才滿意的勾起嘴角,任由衙差架著朝內城而去。

儘管兩個衙差一再的放慢腳步,但是路有儘頭,片刻之後,兩名衙差終於架著楊崢來到了明德門前。

頂著王革王大人疑惑、不解、氣惱、憤怒等種種情緒摻雜的複雜眼神,兩名衙差還是喊了出來“大人,嫌犯楊崢帶到。”

城頭刑部、禦史台、大理寺的幾位大人正在探討案情,王革站在一旁,雖然心中五味雜陳,卻不敢吱聲,見楊崢還是被帶了過來,眼中閃過一抹慌亂和失望,不過很快被他遮掩了下去。

此時剛過正午,陽光正盛,楊崢眯著眼朝城頭看了一眼。

然後這才轉頭看著後背皮開肉綻、鮮血淋漓的方貌,輕聲道了句“十四,你受苦了。”

“哥哥說哪裡話,一切都是十四應該的。”

楊崢也不再多言,恩情都已在心頭記下。

楊崢在看城上,城上的人也在看楊崢,就見此時的楊崢,身量頗高,麵容俊秀,頗有一股英武之氣,若不是此時穿著一身的囚服,身上帶著斑斑血跡,定會得一聲“好一個翩翩少年郎”的誇讚。

“城下可是楊崢?”

“正是學生。”

“官家,如今人都齊了,現在就開審嗎?”梁師成向官家請示了一下。

得到官家的首肯之後,梁師成這才朗聲道

“今有睦州清溪縣楊家家仆方貌擊登聞鼓明冤,狀告開封府汙蔑構陷其家主楊崢刺殺朝廷命官,陛下寬厚,特許在此明德門前請刑部、禦史台、大理寺三堂會審,今有陛下與明德門前萬民為證,還請列為大人開審吧。”

刑部尚書王雲,禦史中丞王黼,大理寺卿周三畏下得城頭,便在明德門前擺起了桌案,旁邊兩排禁軍充作差役,開封府尹王革站在一旁,楊崢、方貌跪坐於前。

而官家和梁師成則依舊站在明德門城樓之上,俯視著一切。

彆看三人都是各部主事,可是這部與部之間也是有較大分彆的。

就拿刑部來說,雖然他是六部之一,是大宋的司法部門,主管刑罰,但是在大宋,中書省和門下省合並為“中書門下”,掌握行政大權,長官為“同平章事”即宰相,也就是說掌權的乃是宰執蔡京。

刑部隸屬於“中書門下”,隻是個執行機構罷了,並沒有太多的權利。而作為刑部尚書的王雲,不過是個掌印的工具人而已。

而禦史台,作為大宋的中央監察機構,實權是沒有的,凡事全靠一張嘴,便是所謂的嘴強王者。而禦史台主官應是禦史大夫,不過自從元豐改製以來,這個職位便一直留缺,都是由作為副手的禦史中丞主事。

所以,這禦史中丞也算是有實無名,當然,雖然活乾的都一樣多,但是這品階上卻差了一階半,禦使大夫是從三品,可是禦使中丞隻是正五品,想來大概是大宋的官家覺得,嘴強王者也就值這個價?

司馬光我不服,誰說我是嘴強王者?禦史中丞怎麼了?禦史中丞也能乾翻宰相,不信你問問王安石,你看看他服不服?

王安石……感覺有被侮辱到。

這裡麵最有權勢的當屬大理寺了,大理寺作為大宋的最高法院,掌刑獄案件審理,長官大理寺卿,更是位列九卿之列。

王雲、王黼、周三畏三人互看一眼,王雲和王黼都對坐在中間的周三畏做了個請的手勢。

周三畏作為大理寺卿,換到如今相當於最高法院院長,也不多做推辭,開口便問道“堂下何人?”

接下來自是一番報名唱卷宗的傳統流程,不做贅述。

“楊崢,既然是你家仆從敲擊登聞鼓為你鳴冤,你有何冤屈要告?”

“大人,學生此番入東京乃是為了幾日後的秋試,三日前方才進入汴京城,剛一入城,便被開封府拿去問話,指認學生刺殺朝廷命官,學生不服向那上官澄清,卻不想那上官根本不顧學生話語,堅持學生便是殺人凶手。”

“學生自是不認,卻不想那上官便拿出一份早已寫好的供狀讓我簽字畫押,這與學生供詞全然相反,學生如何能簽?”

“那上官便威逼利誘學生,學生自是抵死不從,於是,那上官便對學生施以重刑。”

說罷楊崢伸手一扯,將身上的囚服脫去。

敵羞,吾去脫她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