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版本之子楊鴻儒(2 / 2)

“我說……你為啥就這麼喜歡弓箭呢?強弩他不香嗎?”楊鴻儒好奇的問道。

花木蘭笑眯眯的說道:“用弩太沒有技術含量了!騎射才是我們應該熟練掌握的!你這個主將的騎射水平太次……用不用我教教你?”

“彆!你這個老師沒有師德,教著教著就直奔下三路去了……腰受不了。”楊鴻儒一臉苦相的說道。

“呸!便宜你了!”花木蘭翻了個白眼,然後保持著節奏繼續射擊,說話聊天兒並不耽誤她手上的活兒,對於射箭花木蘭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的肌肉記憶。

楊鴻儒一邊擼熊貓,一邊鼓著腮幫子吹號。

輕騎兵在戰場上雖然自由發揮,但是重騎兵卻需要保持著陣型。如果重騎兵陣型散亂,就會被敵人各個擊破。

所以重騎兵主將需要依靠吹號來指揮重騎兵形成不同的陣型,如何辨識號角是每一個重騎兵都要學的必修課。

這裡的號是用牛角做的。聲音低沉,能覆蓋很遠的地方。其實楊鴻儒本來想用嗩呐來著,但是嗩呐的照片需要提前泡開才能吹響。

誰知道敵人什麼時候來?

萬一敵人來了嗩呐吹不響,那時候豈不是相當尷尬?

所以最穩妥的還是號角,所以很多古詩在寫古戰場的時候都會提到傳說中的“角聲”,這角聲便是指揮士兵作戰的聲音信號。

再楊鴻儒從容鎮定的指揮下,千人規模兒的重騎兵狠狠的鑿進了柔然的半回旋騎射陣型當中,就像一顆砸進了旋轉當中的齒輪的釘子,直接讓整個陣型癱瘓下來。

長刀揮舞,馬槊林立。重騎兵需要拉近距離才能發揮出巨大的殺傷力。

一刀一個,一刀一個……

重騎兵就像砍進牛油當中的菜刀,狠狠的切開了柔然的陣型。當整體完成了衝鋒之後,他們立刻然後迂回離開戰場。

想掉頭衝鋒?彆鬨了!

因為衝鋒距離不夠,在戰馬無法提高到足夠的速度時候,重騎兵很容易被敵人拉下馬。

重騎兵的恐怖殺傷力是建立在馬的速度和自身的速度的疊加,如果戰馬的速度不夠,重騎兵的殺傷力至少會減弱到一半兒以下。這已經不是打折了,而是打骨折!

所以衝鋒一次撒腿就跑是很多重騎兵的戰術選擇。

他們的戰略意義高於戰術意義,重騎兵的存在一般都是用於衝垮敵人陣型的。真指望他們造成有效殺傷……數量不足絕對是硬傷!

北魏這麼窮兵黷武的國家的重騎兵數量都不足五萬,而且絕大多數重騎兵不是在保衛首都就是在南線戰場。柔然戰場這一塊兒,能有一萬重騎兵就不錯了。

而這一萬重騎兵估計都在東路大軍手中,他們中路軍重騎兵是最多的可能就是楊鴻儒!

畢竟楊鴻儒手中的重騎兵是自己變出來的,上級絕對不會給中路軍普通士兵發下一套重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