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這個過程就是債主把借款人給他打的借條“包裝”成證券,然後像變魔術一樣將其轉讓給其他人,從而迅速套現。
接著,新的持有者會再次對這些借條進行“打包”和轉讓,如此循環往複,無窮無儘。這樣一來,區區一張借條就能輕鬆撬動一股龐大的現金流。
而在這個看似神奇的過程背後,隱藏著無數的風險與危機。因為一旦有人違約,整個鏈條都會瞬間斷裂,引發連鎖反應,最終導致一場無法收拾的金融危機。
這一次,美國人的“創新精神”可謂發揮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的推波助瀾下,美國的“金融創新”事業如日中天,而次貸證券則成為了其中的翹楚。
從2001年開始僅僅幾年時間,以各種次貸證券為主導的金融衍生市場規模便迅速膨脹至數十萬億美元,遠遠超過了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數倍之多。
在這個瘋狂的時代裡,任何人隻要稍有一些閒暇資金,就能夠輕而易舉地成立一家金融公司,並四處發放貸款。就這樣,全體美國人仿佛在一夜之間“集體”實現了他們夢寐以求的美國夢。
而格林斯潘也終於達成了他一生的願望。對於這位即將退休的美聯儲主席來說,帶著“功德圓滿”的光環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畫上完美句號,似乎已經毫無懸念。
然而,現實總是如此殘酷無情。宏觀經濟的發展趨勢並非由個人意願所左右,利率也無法永遠保持在低水平。
一場蓄謀已久的危機正悄然逼近,它將震撼整個世界——那便是令人膽寒的“次貸危機”。這場危機如同一隻潛伏在黑暗中的巨獸,等待著最佳時機發動致命一擊。
人們或許曾希望利率能夠長期維持低位,但市場的規律卻無情地打破了這個幻想。隨著時間的推移,利率逐漸攀升,引發了一係列連鎖反應。房地產泡沫開始破裂,許多人失去了家園和財富。
金融機構陷入困境,信用緊縮導致企業倒閉、失業率上升。社會秩序受到嚴重衝擊,民眾生活陷入困境。在這場風暴麵前,個人的力量顯得微不足道。無論我們如何努力,都難以抵擋宏觀經濟的巨大浪潮。利率的波動成為了這場危機的導火索,點燃了隱藏在經濟體係中的種種問題。而“次貸危機”則以驚人的速度蔓延開來,給全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不過現在才2003年,危機的爆發還有好幾年,美國的房地產在明年將會迎來頂峰,林浩自然是不會放過的,現在浩瀚資本,就已經推出了很多證券,在市場上非
常的受歡迎,獲得了驚人的利潤。
懂王的這50億美金,也不是不能貸,危機要到2007年才會爆發,2008年徹底引爆,還有3-4年的時間,但是這50億美金貸給懂王,自己隻能獲得一些利息而已,如果自己操作起碼能翻個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