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當時的狂熱氛圍下,很少有人願意去思考這些潛在的問題。大家都沉浸在賺錢的喜悅中,根本不願意去想那些可能的風險。就這樣,一場金融風暴正在悄然醞釀,而人們卻渾然不覺。
在這種心理的支撐下,保險公司欣然受命歡欣鼓舞,如餓狼般殺入戰場,cdS市場迅速火爆了起來,其勁頭一點兒不亞於先走一步的cdo。
這下子可好,cdo加cdS,如兩駕馬車,一個比一個猛,一個比一個給力,美國的次貸證券市場一時間火爆異常,上到各大投資銀行、對衝基金,下到一般銀行、普通百姓,全體美國人民仿佛都在一夜之間浸淫於次貸的狂歡當中。
火熱的房市加上火熱的次貸債市,讓本已瘋狂的美國人更加找不到北了。他們又乾了一件匪夷所思的大事兒,終於把這場“次貸狂歡”推向了最瘋狂的巔峰!
cdo?和?cdS?為美國人帶來了豐厚的利潤,然而,貪婪的華爾街天才們並不滿足於此。他們的創新熱情和對金錢的渴望愈發強烈,似乎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他們的腳步。
於是,他們將從?cdS?獲得的巨額資金作為保證金,再次創造了一種更為龐大的基金產品。這個新產品不僅在美國國內銷售,更是迅速推向全球市場。而正是這一舉動,使得世界各國成為美國本土危機的買單者。
與此同時,世界各地的人們對於美國繁榮的房地產市場和債券市場早已充滿期待。這些人自然而然地成為了這場次貸長跑的接力者。
因此,當cdS基金首次登場時,立刻引起了美國民眾和全球投資者的熱烈反響。無論是各類退休基金、教育基金還是各種理財產品,甚至包括各國的商業銀行、金融機構以及企業和個人等,都迫不及待地爭相申購,希望能分得一杯羹。大家都認為,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可以分享由美國天才們創造的無儘財富。
隨著cdS基金越來越火爆,它的杠杆率也越來越高。從一開始的大約1比10,一路飆升至1比無窮大。這種情況就如同將一塊巨大的蛋糕切割成無數微小的碎片,而每一片碎片都能夠撬動一筆令人咋舌的巨額資金。
投資者所麵臨的風險呈幾何級數般增長,然而,潛在的收益同樣異常誘人。所有這些收益的源頭,可以追溯到一個看似荒謬卻又普遍接受的假設:“美國房價將永遠上漲”。
也就是說,所有這些豐厚的利潤,實際上都是建立在美國房價持續
攀升的基礎之上,一旦美國房地產市場出現任何細微波動,這座看似宏偉壯觀、金碧輝煌的“次貸大廈”便可能在瞬間分崩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