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回想之前童貫,雖然辦事不怎麼得力,但與金人卻相處融洽,旋即打算重新啟用。
童貫成功收取燕京,不但沒如願封得王爵,還很快被雪藏下野,這讓他受了不少冷眼,致仕後長期深居簡出。
所以內侍去傳旨時,童貫以自己年老為由,委婉拒絕了趙佶啟用。
趙佶為此三顧其家,給足了‘老朋友’麵子,並承諾遵神宗遺訓(王爵),來年即按製兌現。
童貫見好就收、欣然接旨,不但從譚稹手裡拿回宣撫河東、河北、燕山,也替代蔡攸重掌樞密院。
八月初九,童貫離京前夕。
趙佶在睿思殿召見,鄭重囑咐道“金國內部情況複雜,到上京吊慰的使者剛回,金國皇帝同意交割蔚、應、朔、武四州,粘罕此舉無疑是自作主張,朕已派人再往上京接洽,卿到任可以此和粘罕談判,務必控製住事態不擴大!”
“臣領命。”
童貫拱手拜曰“粘罕為人不善,之前收取燕京期間,傳聞就是此人多番阻撓,否則我們不會付出這等代價...”
“粘罕追隨阿骨打起兵,是金國的軍中實權人物,吳乞買也未必能製得住,所以得防著他擁兵自重,馬擴多次向朕請纓戍邊,他與金人接觸多、了解足,此番就隨卿北上出力。”
“是...”
見童貫唯唯諾諾,趙佶仍舊放心不下,便追問“倘若粘罕不遵王命,悍然南下攻打我方城池,卿可有良策以禦之?
”
貫想了想,思得一計回稟“臣近來聽府上小廝閒話,說在一個西域僧人口中,探之知遼帝在夾山活動一帶,遼國立國已有兩百餘年,也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遼帝在遊牧人心中威望仍存,我們能用金人以製遼,自然也能用遼而製金,臣會想辦法與耶律延禧,從而給雲中的金軍側翼壓力。”
“聯遼以製金?”
“然也。”
“可以試試。”
趙佶軍事上沒啥主見,覺得不錯就同意下來,隨即又追問“譚稹最新送回奏疏,說粘罕出兵是為捉拿叛逃遼人,可駐兵不走並向飛狐一帶增兵,很難說他究竟想乾什麼,你到了之後要儘快搞清楚,如果沒彆的問題,就早早赴任...”
“陛下,馬擴沒有領兵經驗,梁製置麾下大將辛興宗,臣在河北使得很順手,請陛下允許臣調至麾下聽用...”
“辛興宗?梁方平要用他對付高托山...”
童貫臨了提的要求,讓趙佶感到有些為難。
雖然辛興宗是童貫舊部,應該還給童貫指揮調度,但此時高托山在河北、山東鬨得厲害,梁方平也需要得力乾將。
“高托山雖然聲勢浩大,但不如方臘那般割據城池,既然宋江在江南征剿吃力,陛下不如調他們去襄助梁製置。”
“朕頗通兵法,臨陣換將恐不妥...”
趙佶話到一半,突然靈機一動,說道“梁山軍頗能戰,此番他們在江南受阻,多因朝廷補給不夠,卿不妨帶去北方驅使?”
“這...”
童貫頓時有種搬石頭砸腳的感覺,旋即拱手委婉提醒“臣之前曾征討梁山,恐宋江等人心有芥蒂,且梁山軍若從江南撤走,方臘說不定會重奪之前城池...”
“儘管放心,朕觀察宋江等人許久,他們出身草寇卻頗有忠心,應不會記恨前塵舊事,卿可放心大膽使用,至於梁山軍撤走後的防務,可讓劉延慶率兵繼續征討。”
劉延慶在北伐中喪師,被貶至筠州安置(江西高縣),但他作為將門之後,在朝中人脈底蘊深厚,這一年來陸續有人為他說話。
趙佶一直待在京城,耳邊就幾個能打的將軍,話趕話首先想到劉延慶,而筠州離江南比較近,便想給他一次機會。
宋軍打不過異族正常,打打家裡的賊寇總沒問題?
再不濟,總能守住勝利果實?
趙佶想的很樂觀,童貫雖然不敢苟同,但不願出言阻止,得罪將門勳貴。
童貫對劉延慶不放心,遂舉薦救過自己的張叔夜,建議他作為副手同去江南,也算還之前一個人情。
趙佶當即同意所請,遂傳令中書省起草敕書。
童貫拜彆徽宗出宮,宿元景則在之後被傳召麵聖,梁山軍安排離不開他協調。
初九中午,宿元景趕到睿思殿謁見。
聽完趙佶的新安排,宿元景有種自己養大的孩子,如同花盆被人端走的感覺,當即怔在原地不說話。
“卿為何不言?”
“哦!陛下恕罪,臣方才正有所思,故未能作答。”
“卿所思何事?”
“宋江等雖未剿滅方臘,但也浴血奮戰奪回國家半數州縣,此時調離豈非前功儘棄?”
宿元景與童貫同樣話術,趙佶情不自禁笑出聲來,當即回應“朕已下旨劉延慶、張叔夜前往交接,不會讓梁山義士血白流。”
“陛下英明...另外...”
“有話就說,不要遮遮掩掩!”
元景拱手一拜,正色說道“去年梁山軍剿滅王慶,宋江、盧俊義封八品武散官,麾下其餘將佐還具是白身,他們這半年傷亡頗大,陣亡將佐有十幾員,如
果沒有交代就直接調走,臣怕寒了義士們的忠心...”
趙佶頷首捋須,言曰“朕喚卿至此,就是為了這事,卿以為該如何交待?”
“臣豈敢...”
“大膽說!”
“是...”
宿元景對標楊長提出標準。
趙佶想起他的製衡觀點,遂以宋江沒能攻克方臘為由,最終降了半級進行封賞。
宿元景見好就收、不敢力爭,趙佶命他攜聖旨親往無錫傳召,以保證梁山軍隊能平穩交接,隨後心甘情願去助童貫。
八月下旬,宿元景至無錫。
敕封宋江為左武郎(從七品軍銜)、定州防禦使(從五品);封盧俊義為右武郎(從七品軍銜)、祁州團練使(從五品);追封陣亡正將為敦武郎(正八品軍銜)、偏將追封秉節郎(從八品軍銜);其餘人員先到童貫麾下聽用,吏部會審定功勞陸續授官。
按說徽宗給的待遇不低,宋江、盧俊義也都如願穿上緋袍,但想到自己忙活了這麼久,依舊被楊長壓了一頭,心裡一時很不是滋味。
宿元景見眾人神情各異,隨即捋著胡須解釋道“國家正值用人之際,童樞密也急等你們北上,朝廷倉促間不能全部安排,但從封賞結果來看已經很不錯,就連戰死在河北的梁山頭領,陛下也都統一追封。”
“恩相,我們若撤離江南,那方臘不就...”
宋江話沒說完,宿元景就接住回曰“陛下已著劉延慶、張叔夜接手,你們接旨後就收拾軍馬,留下少量駐軍完成交接,之後從速赴真定府聽令。”
“劉延慶?就是之前北伐軍大將?”
“嗯。”
吳用得到宿元景回答,心裡頓時激起一陣難受。
梁山大軍自募兵糧,浴血奮戰才拿下潤州、常州、宣州、湖州,與方臘打成了膠著態勢,朝廷卻換人來摘桃子。
“軍師先去安排,我陪恩相說說話。”
“是。”
吳用很識趣帶著眾人離去,軍帳內隻剩宋江、宿元景兩人。
宿元景見宋江滿臉惆悵,知他心裡所想便安慰道“凡事要往好的方麵想,我知你與楊長對比想不通,但人與人是不能比的,按我資曆不說入主樞密院,在三衙主事綽綽有餘,可陛下有全盤考慮,防禦使與團練使乃實職,隻要麾下部曲仍然存在,還怕穿不上紫袍?”
“恩相誤會了,小可不在乎官職大小,也對做官沒興趣,哪怕是九品保義郎,隻要能在您麾下效力,都欣然領命,但童樞密...”
宋江這話,半個字都不能信,宿元景官場老江湖,自然懂得這是恭維。
隻見他平淡點頭肯定,並語重心長安慰“童樞密原本想用舊部辛興宗,奈何此人正跟著梁方平討賊,陛下從招安開始就一直考驗,能把對外作戰才的機會給你,足見陛下對你的重視程度,此去北方要好好表現,彆因敗過童樞密而輕視,問心無愧做好自己本分,陛下一定會看得見的,彆讓我失望...”
“恩相提攜之恩,宋江沒齒不忘,無論以後...”
宋江當即匍匐拜謝,但話沒說完就被宿元景扶起。
“好了,你被陛下看中,前途必定一片光明,我則...以後也許要靠你照拂...”
“恩相說哪裡話,您可是陛下倚仗...”
“未來的事,誰能說得清楚?那些沒封官的將佐,還得靠你善加引導,千萬不可使性子,鬨出事來你我臉上無光...”
“恩相儘管放心,小可一定會安頓好。”
“那就最好。”
趁著宿元景來無錫,宋江想體現征方臘壯烈,故意帶著陣亡兄弟靈牌,來到太湖旁邊進行祭奠。
攻
打方臘這半年,陣亡頭領共計十五人,其中正將穆弘、雷橫兩人,偏將彭玘、郝思文、鄭天壽、鄧飛、施恩、孔亮、丁得孫、鄒淵、薛永、石勇、宋萬、焦挺、王定六,十三人。
至此,宋江麾下的頭領僅剩七十。
按說朝廷留了封官後話,且陣亡追封最差都是從八品(宋江保義郎九品軍職),這些招降人的結局都會不錯。
宋江以為能全員到河北,但宿元景宣詔的當天晚上,就有頭領萌生出了離意。
八月底,無錫城,某軍營。
“怎麼說?還跟著北上嗎?”
“北上會北上,但我不想為童貫賣命,盧俊義才得了個團練使,感覺沒什麼意思...”
“我也覺得跟宋江沒意思,還是跟著楊長輕鬆愜意,我打算找個借口離隊去沁州,你要不要一起去?”
原本想搏個功名,現在看來跟宋江混不出,索性跟你一去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