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孤注一擲(2 / 2)

一手遮天 謅州舟 9409 字 6個月前

楊長餘光早就瞟到來人,武鬆、林衝也都是武功高強之輩,所以李彥仙剛跨過門檻,就被裡麵三巨頭同時看過來。

“啟稟將軍,小人聽說李綱遣人來過,定是要讓將軍攻打太原,您出兵也得自己拿主意...”

“兄長讓你來的?”

“不是。”李彥仙不卑不亢,擺手說道“是小人自作主張。”

林衝聽完蹙起眉,他治軍向來以嚴格著稱,對這種越級奏事者,通常先警告後處罰。

正準備提醒楊長,對方卻突然悠然笑曰“看你與李綱接下梁子了,不過猜得竟然如此準,彆在遠處站著,到前麵來說話。”

“是!”

看到李彥仙大步向前,武鬆眼裡閃過一絲驚訝,心說此人頗有膽色。

“你在種將軍麾下待過,可知曉太原金軍的底細?他們到底有多少兵馬?”

“嗯,小人湊巧就是哨探遊騎,太原約有六七萬金軍主力,以及三四萬義勝軍降卒,總兵力超過十萬以上...”

“這可真

不少。”

“虛張聲勢吧?”

林衝撚著胡須打量著李彥仙,說完這句又提醒楊長道“根據情報,元帥粘罕此時不在太原,婁室僅僅作為先鋒大將,他能統禦十萬大軍?要知道,能帶好幾千人都不容易,人多很容易出亂子,如果他真有這樣本事,咱們出兵就太勉強了...”

“小人探得情報確實如此,而上次種、姚兩位將軍先後戰敗,側麵證明婁室真的很厲害,小人也認同林統製的擔憂,威勝兵馬與金軍太懸殊。”

“婁室...”

楊長想起那次關上射擊,腦海裡又浮現出婁室模樣,調轉話鋒就安慰眾人。

“金軍有騎兵優勢,咱們現在沒地方買馬,正好借此機會找李綱伸手,順帶要些兵甲與糧草,總之先把東西要到手...”

“將軍要東西不出力?您就不怕朝廷降罪?”

“朝廷降罪?”

武鬆發出輕蔑哼吟,但很快被楊長揮手打斷,笑嗬嗬接話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也沒說拿到東西不出力,朝廷不是有幾路大軍?誰的兵多誰去打主力。”

來將軍早有計較。”

李彥仙抱拳低頭,暗忖自己擔心多餘。

種師中說打暈就打暈,楊將軍怎麼可能聽李綱的?

可恨朝廷胡作非為,派一文官出任如此要職,並把小種相公貶去黔州,要收複太原非楊將軍莫屬。

李彥仙離開之後,林衝建議楊長處罰他越級之罪。

畢竟刺兒頭如果不打壓,其他人就會見樣學樣,影響之後軍隊管理。

楊長自己就是‘刺兒頭’,或許是惺惺相惜的緣故,沒同意對李彥仙進行處罰,隻讓武鬆提醒門崗嚴格通傳。

此事之後,楊長一邊等待戰馬、兵甲等物資,一邊積極為出兵太原做準備,隔兩日就到火炮軍巡視,這是取勝的重要倚仗。

然而幾天時間過去,這件事就像沒有發生過,李綱居然沒有任何回音。

他什麼意思?‘彩禮’要太高,直接‘拉黑’了?

楊長不喜歡猜測,遂遣燕青到懷州打探。

懷州北臨澤州、南靠黃河,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距離威勝隻有三日路程。

燕青接下命令晝夜不停,於八月中旬返回威勝複命。

“你說什麼?他在造車?”

“對,造戰車,每一輛乘二十五人,弓弩、刀槍、盾牌等...”

“用戰車陣對付騎兵,這種戰法頗為複古,聞先生,你怎麼看?”

煥章歎了口氣,評價道“戰車對付騎兵,有可能起些作用,但卻沒有經過實踐,他想得過於簡單。”

楊長頷首附和“這戰車必然笨重,運往太原戰場又不方便,如果不花時間訓練,作用也未必能有多好,吃了沒經驗的虧啊...”

“李宣撫要造千餘輛,不知要花多少人力物力。”

“現在宋軍各部都缺馬,李綱這是病急亂投醫。”

“將軍。”聞煥章叫住楊長,正色道“既知病急亂投醫,咱們應該提醒阻止。”

楊長凝眉搖頭,呢喃道“我不方便開口,或許已經來不及,聞先生當過禦史,你寫封信勸一勸?”

“那好吧。”

聞煥章做禦史期間,聽過說過李綱的執拗個性,他本著知天命儘人事的想法,以個人名義寫信勸諫。

然而,他的勸諫為時已晚,李綱在懷州‘閉門造車’一事,早就被朝中的政敵們獲悉,很快就添油加醋傳到欽宗耳中。

欽宗需要儘快打開局麵,而不是慢慢造車以及訓練,遂怒而下詔解散了李綱的軍隊,瞬間讓他成了光杆司令。

皇帝做出衝動

的決定,既浪費了朝廷的錢糧物資,也白費了李綱的積極嘗試。

這支軍隊隻有萬餘人,是李綱出任宣撫使之後,臨時在東京周邊招募的流民,本來就沒有什麼戰鬥力。

欽宗從沒想過能靠李綱,他倚重的事那兩個副手,以及擁有自己兵馬的將軍,所以在解散李綱軍隊的同時,皇帝趙桓直接越過宣撫司,親自指揮各地軍隊展開進攻。

八月下旬,楊長也接到聖旨。

欽宗要求威勝駐軍,於月底北出太穀水峽穀,策應東西兩路大軍。

這次的作戰思路,還是之前熟悉的配方,隻是增加了進攻兵力,有種孤注一擲的感覺。

東路劉韐(ge)出真定、經平定、攻壽陽,王淵經遼州、攻榆次;西路解潛、折彥質、張灝、折可求等出西北、經平北、攻汾州。

威勝地理位置屬於中路,李綱本該與楊長一起出兵,但李綱現在沒一兵一卒,隻空有宣撫使名號。

欽宗選定的這幾路,總兵力已經超過二十萬,無論士兵數量還是戰鬥力,都比姚古、種師中那次要略勝,但各部兵馬駐地分散,無法有效集結與統一指揮。

武鬆看到楊長接領聖旨,並笑嗬嗬送走傳詔使者,便上前小聲問道“三郎真準備出兵?”

“炮彈遠遠不夠,我憑什麼出兵?”

“可你接了旨...”

“那又怎樣?”

楊長把聖旨丟出,隨後抬腳踏在上麵,輕蔑一笑“接了旨,可以抗旨。”

“要反了?”

“朝廷問罪即反,不過應該不會問罪,因為那幾路大軍,必敗!”

“為什麼?他們不都是名將?而且兵馬好像更多。”

武鬆一臉不解看過來,楊長迎著他眼神把頭輕搖,說了句不屬於這時代的話。

“葫蘆娃救爺爺而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