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崇買的水田離房子不遠,並且和薩仁大嬸家的田在同一處地方。
這樣給田放水的時候,兩家人能一起行動,比較方便。
在插秧之前,要先把水田的台麵耙平整。
時下耙田,大部分人家都是靠人力來耙,因為擁有耕牛的人家少之又少。
整個良禾村隻有三戶人家有牛。
牛是重要的生產資料,在大業朝,除非耕牛老了、病了,否則是不允許宰殺的,宰殺前還需要向官府進行報備。
每到春耕時節,家裡有牛的人家在耕完自己的田地之後,就會把牛租出去,賺一點日常的嚼用。
不過田多牛少,供不應求,價格也水漲船高。
一頭牛一天的租金是二十文錢,若是想要耙到能直接插秧的水平,一頭牛一天也隻不過能耙兩畝水田而已。
很多人家出不起這個錢,寧願自己埋頭苦乾。
但梁崇的腿傷還沒完全好,大夫說最好不要長時間接觸冷水。
日常進山時,梁崇都將腿部包裹得很嚴實,就怕露水滲進去。
耙田和插秧都不是個簡單的活兒,這個時節早晚溫差大,水比較涼,一天下來,腿會被泥水泡得冰冷刺骨。
為了不留後遺症,梁崇直接花錢請了薩仁大嬸一家來幫忙。
春耕時節,也是農家人一年之中少有的能掙上錢的時候。
有些人家忙好自己的田地,便會去那些人手不足的人家打短工。
且因為春耕的時間較為緊張,有空出來做工的人很少,工價自然也就上去了。
在平常的日子裡,一個壯年勞力一天不過能掙到十文錢。
但在春耕時節,一天便能掙得十五至二十文。
薩仁大嬸家人比較多,給托雅及恩和蓋的房子還在施工階段,一家人還沒分家,田地也是一起種的。
全家出動,進度比人口少的人家要快許多。
忙好自家的事,達亞爾大叔和薩仁大嬸帶著托雅來做梁崇這邊的活。
恩和及哥哥嫂嫂則一起去彆人家做工了。
梁崇跟村裡人租了牛,達亞爾大叔花了一天的時間將梁崇的兩畝水田耙平整。
薩仁大嬸和托雅負責插秧。
梁崇儘己所能,儘量將午飯弄得豐盛一些。
時下請人耙田和插秧,是需要供一頓午飯的。
梁崇去集市上買了一隻老母雞,燉了一鍋雞湯,再炒上幾個小菜,涼拌黃瓜、豆角燉排骨、炒白菜,主食則是大肉包子。
比起彆的人家,很是豐盛。
不過就算不下田,梁崇還是跟在薩仁大嬸旁邊用心學習。
托雅也是第一次插秧,以前生活在山裡,根本沒有耕種的條件。
至於弟弟那日蘇那邊,先讓他把自己分到的田地規整出來,一家人再去幫忙。
薩仁大嬸給梁崇說了幾個插秧的注意事項。
首先是插秧的深度,到大拇指深就可以。
插的時候要直直的插入,並且前後左右要排列均勻,留出一定的空隙,這樣才有利於秧苗的生長。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隨著汗水一點一滴滴落,原本黑褐色的稻田也慢慢染上了青翠的顏色。
和其他事情不同,插秧時的每一步後退,都意味著插秧的進度向前推進了一截。
自古以來農戶的辛苦,從來就不是說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