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做的話,一畝水田需要兩個時辰才能插完。
梁崇的兩畝田,薩仁大嬸和托雅整整插了四個時辰。
空蕩蕩的稻田逐漸被青綠色的秧苗填滿,巴掌高的秧苗顫顫巍巍的立在水裡,隨風搖擺,一百五十天後,便會掛滿金黃的稻穗。
春耕正式落下帷幕。
接下來,梁崇需要注意好秧田的水肥、除草、捉蟲等事宜,一刻都不得閒。
種韭黃的那畝地已經閒置了,至於種羊肚菌的那畝,梁崇輪作上了蘿卜。
種植羊肚菌十分耗費地的肥力,如果不進行輪作就重茬種植的話,會造成羊肚菌減產。
最好在第一茬收割完之後,輪作上一些綠肥植物。
綠肥植物可以積累氮磷等元素,增強土壤的養分,休養土地。
蘿卜就是其中的一種。
倒是不用擔心通風和采光的問題。
暖房的屋頂是可以拆卸的,需要采光隻要把屋頂卸下來就行。
梁崇又請人把這間暖房的前後圍牆打通,便於更好的給蘿卜通風,到冬天的時候又堵上。
蓋牆的磚都是土磚,除了一些人工費,並不費什麼錢。
忙完春耕和輪作的事情,就已經到了五月的中下旬。
春天也已經來到了末尾。
再過十多天,就又到了梁崇去年抓蠍子和蜈蚣的時候。
這段時間,梁崇除了上山采一些過季的山野菜,還撿到一小捧木耳。
梁崇忽然想起,比起羊肚菌,人工木耳的管理其實更方便,產量也更高。
因其脆爽的口感,木耳深受百姓的歡迎,素來有“素中之肉”的美稱。
木耳有兩種種植方法,一種是在椴木或者核桃木等樹木上打孔,塞上菌種,放在陰涼的地方,等待木耳生長。這種方法比較原生態,但產量較低。
另一種也是後世用得比較多的,直接做好營養菌袋,接種上菌種,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培養,再擺放在地裡,這種方法的好處是產量比較大,能實現規模化種植。
在北方地區,木耳在春季和秋季都可以下種。
春耳一般是四月份下種,到五六月份進行采收。
秋耳一般都是九月份或者十月份種下去,來年的四月份才能看到收獲。
兩者的區彆是秋耳的價格更貴,但是產量更低。
不過在大業朝,木耳的售賣價格比較低,遠遠比不過羊肚菌。
營州多山,適宜木耳生長,現下野生木耳的產量就已經非常高了,貨多價賤,市麵上的鮮木耳隻能賣到四五文錢一斤。
而且木耳菌的菌種製作也比羊肚菌麻煩得多。
沒有專業的養菌室,菌種往往需要發酵幾個月,梁崇現在想做也來不及。
從育種到最後的采收,可能要曆經七八個月的時間。
梁崇目前的產業已經很多,暫時還沒想好是否要發展新的產業。
光管理兩畝稻田和黃精林地,再時不時地進一下山,精力就有些不夠了。
若是要發展新的產業,那真得雇一個人來長期幫忙。
不過還沒等梁崇想清楚,吳正賢忽然挨家挨戶地上門來動員捐款。
開年過來,官府給烏拉爾人承諾的種種政策已經一一兌現。
隻剩學堂還沒有動靜。
現下官府經過充分的調研,認為良禾村就是附近幾個村中建學堂的絕佳位置。